从一条生产线的变迁看:用丝线“织”就的工业强国梦
冰天雪地的东北,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化纤”)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丝线传送、成品包装一刻不停。这个坐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市的“老牌国企”,在历经低谷之后突破了瓶颈。
吉林化纤始建于1959年,是全球最大的人造丝、竹纤维、腈纶纤维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该企业产值翻了两番,员工收入增长了3倍。
“吉林化纤正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等要求,用一条条丝线织就民族工业的强国梦。”党的二十大代表,吉林化纤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说。
一条生产线的变迁
2022年11月18日,当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第一条碳化线的第一缕碳丝缓缓流出时,白与黑的转换在这里又一次升级完成。
2022年年初至12月中旬,该集团新投产了4条原丝线、6条碳化线,到明年年初预计还将有2条原丝线、2条碳化线陆续建成投产,从而使其原丝年产能达到16万吨、碳丝年产能达到4.9万吨。
7年,19条碳化生产线,从无到有,新与旧的痕迹在这里叠加。当大红花挂在生产线上的那一刻,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开车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长度超过400米是这条新生产线的一大亮点。“这么长的生产线,以前想都不敢想。”吉林化纤集团碳纤维研发团队代表陈海军回想当年建第一条碳化线的情景,不由感叹,“当时从上海运回第一条碳化线,没有图纸,没有技术人员指导,完全是对空白领域的一次‘试水’。而现在,我们的碳化线实现优化装置配置、定制‘生产线’。一路走来,‘做强做优做大’,吉纤人一直在路上。”
2015年,吉林化纤在原丝产能充足的基础上,壮大产业主干涉足碳化领域。“对完全没有接触过碳化生产线的我们来说,第一条碳化线的建设,每一步都是难题。”陈海军解释说,“当时,130米左右的生产线,我们安装了两个多月,分解电控、研究高碳炉……每一个操作都要从头学起。在不断地安装拆解、拆解安装中,把没见过的设备连通了、不懂的技术弄透了。”
陈海军说,那是一次成功的“试水”,为后续的生产线种下了一颗期冀的种子,使得吉林化纤碳纤维产业链延伸得更长、发展得更远。
此后,吉林化纤碳化产业链每个项目土建施工,每条生产线安装调试,每一个设备改造升级,都不断地从前一条生产线汲取经验。主动消缺、主动改造、主动创新、主动升级……到如今,生产线上新老设备的更替清晰可见。
见到张得新时,他正在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二号碳化线现场进行设备调试。2022年,在碳化生产线工作多年的张得新,被调到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一号碳化线建设团队,成为这条新碳化生产线上的主力军。“建设初始,我们接到的任务就是:要建,就要建‘高标准’的生产线,打个样板。”张得新说,“为了改进老生产线上的不足,这条生产线的建设是在与专业人员一场场的设计交流会上、与施工单位一次次的现场确认中逐渐成型的。”
一个企业的秘密往往就在生产线上,而建设一条“样板”生产线则彰显出这个企业扎实的生产技术功底和蓬勃向上的发展自信。
从外墙施工优化到颠覆设备安装次序,从现场紧盯安装质量到实现精准调试……“张得新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不断地精益求精。新的生产线在厂房布局、装备设计、公用工程配置等方面均实现了超越。
不仅“新”而且“专”。“定制是这条新生产线最大的亮点。”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负责人徐延生带着记者参观了这条刚刚运行开车的生产线。
从老碳化线车间到这里,记者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和之前相对狭窄、叠层的布局不同,新的生产线设计,布局更加流畅,通道更加宽敞,顶棚两侧的灯带与地面的安全线相互辉映,让整个车间明亮起来。“大家第一次来到这都连连叫好,我们管这条通道叫‘星光大道’。”
“星光”是由无数的光点构成,而这条生产线则是吉林化纤碳化生产线的“集大成者”。“它拥有8项技术专利,更便捷的操作控制,更安全的氧化工艺,更环保的排废系统。”徐延生不无骄傲地说,“吉林化纤碳化生产线经过三次大的变革,才成就了这条具有标杆意义的‘升级’作品,而生产线的迭代正是竞争下的主动出击。
从设备整装购置到完全自主设计,从“推进式”创新到“颠覆式”创新,“吉纤样板”日渐清晰。“要实现‘跟跑’到‘领跑’,就不能做简单的复制粘贴,要集聚力量实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逐渐向世界一流碳纤维生产企业‘第一方阵’迈进。”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德武的话掷地有声。
冬日正午的阳光洒在这条新生产线的起始处,“作碳纤维生产先导者”的标语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成功的背后有啥密码呢?
让年轻人成创新创效排头兵
在吉林化纤改革创新路上,年轻人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这段话让入职吉林化纤6年的毛炳淇感受到国家对技术人才的重视,“这是青年人才大有可为的年代”。
毛炳淇赶上了吉林化纤快速发展的时期。2017年,从大连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他成为吉林化纤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员。1年间,毛炳淇就掌握了碳纤维生产工艺原理和设备基本操作,并主动申请参与攻关项目。他曾一年参与10多项攻关,这些攻关成果当年为企业创效190多万元。
今年31岁的何天阳是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设备方面的高级主管。几年前,他发现进口收丝机和配套零件很难买到,机器遇到故障时又因时差问题不能与外国专家及时沟通解决,严重影响生产进度。
为此,学习过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何天阳开始带着团队攻关,设计研发国产收丝机。他们找到国内生产商进行制造,经过1年多的努力和反复磨合,2021年年底国产收丝机在吉林化纤的厂房里亮相,并投入生产。
在吉林化纤的各个子公司,每周都有“攻关进度会”。公司会定期发布攻关课题,鼓励青年技术人员认领并组队攻关,一线技术人员也可立足岗位自行申报。正是这样的机会,让很多与毛炳淇、何天阳一样的青年人才找到了施展技能的舞台。
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生产公司党委副书记杨爱春介绍,企业鼓励青年技术人才参与项目建设和技改攻关,通过定期开展高研班授课、研究所所长授课,提高青年人才的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培养他们成为“高精尖”人才。
今年,吉林化纤实行“揭榜挂帅”课题制,在揭榜的27项重大课题中,就有26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挂帅领题。为激发全体员工一同创新创效,吉林化纤还设置了生产经营、创新人才和一线苦脏累劳模3种激励机制。
从2015年开始,吉林化纤每两年召开一次创新大会,重金奖励创新优秀成果、创新团队和个人。企业还通过开展各层次、各岗位的劳动竞赛、技能大比武以及工匠、劳模、技师、主任工程师评聘等,增加一线员工收入,提高创新动力。
瞄准碳纤维行业迈向新赛道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吉林化纤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中的首条碳化线正式开工生产,对此前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
在碳化生产车间里,一条条比头发丝还细的白色碳纤维原丝经过碳化后,变成黑色碳丝被收卷成筒。这些碳丝将被应用于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以及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轨道交通轻量化等领域。
化纤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普通化纤产品用量大、利润低,高端的化纤材料利润高、技术门槛高。与很多东北国企一样,吉林化纤也曾面临亏损和发展困境。
10多年前,吉林化纤开始把改革创新的目光瞄准碳纤维领域。依托在腈纶纤维领域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优势,吉林化纤开创了我国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先河。
吉林化纤黄大年式科研团队成员陈海军亲历了吉林化纤碳纤维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说,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具有高强度、耐腐蚀的新型纤维材料,被誉为“黑色黄金”,对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碳纤维原丝是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碳丝的前提和关键。
陈海军说,发达国家的碳纤维生产技术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研发初期,一群年轻人在无技术、无图纸、无市场的“三无”情况下从早到晚埋头苦干。后来,吉林化纤的研发团队又与高校开展联合攻关,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技术工艺流程短、质量稳定、产量高的国内首家独创碳纤维生产技术。
如今吉林化纤碳纤维原丝和碳化装备的国产化率接近100%,生产的碳纤维原丝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也让进口碳纤维原丝价格随之下跌40%。
用丝线“织”就工业强国梦
在开拓新领域、占领新市场的同时,吉林化纤还对传统人造丝产品进行优质化升级,对腈纶纤维进行差别化调整。
人造丝是目前替代天然蚕丝的高端纺织原料,被称为“丝中之王”。吉林化纤依托60多年来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人造丝生产进行升级改造,近一半产品应用到国际高端市场。目前,吉林化纤的人造丝年产能8万吨,占全球产能的31%;腈纶纤维年产能38万吨,占全球产能的32%;竹纤维产能1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90%。
今年44岁的姚长明是吉林化纤长丝一车间的值班长,2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人造丝生产线上。对比过去的产品,他说,现在生产的人造丝手感柔滑,悬垂性好、亲肤、滑爽、不起静电,深受高端服装品牌的青睐。
吉林化纤不仅自己在发展壮大,还打造了专利产品的联盟化集聚。竹纤维是吉林化纤开发的以竹材为原料的专利产品,为解决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过程中的问题,吉林化纤搭建了产品与市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平台,建立了“天竹联盟”,推动竹纤维价值链资源整合、合作开发。现在,吉林化纤的竹纤维产品热销国内并销往海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5年来,吉林化纤不断有新项目启动或建成投产。眼下,新征程已开启,吉林化纤正继续把优势资源整合到自主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助力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
同类文章排行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怎么联系业务?
- ABB厦门工业中心“碳中和”园区示范基地落成
- 3500/22M 288055-01 表面检测系统分类性能的
- 协作机器人市场能否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二次增长?
- 3500/33-01-00 全集成线扫描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辉瑞6年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历程与成果
- 3500/34 125696-01 相机用于开发眼睛研究的瞳
- 5SHY4045L0003 3BHB021400 克服制造
最新资讯文章
- CI535V26 3BSE022161R1 凯本隆SC30双
- SB510 3BSE000861R1 智能驾驶领域再迎新动作
- RB520 3BSE003528R1 CMA三十而立:埃夫特
- SC520 3BSE003816R1 皮尔磁即将亮相汉诺威工
- SC520M 3BSE016237R1 智辟新天地!ABB机
- CS513 3BSE000435R1 ABB赋能广东阳江能源
- MB510 3BSE002540R1 ABB推出水和废水能源
- SC510 3BSE003832R1 将人工智能嵌入全线业务
- SR511 3BSE000863R1强生公司将以7亿美元出售
- RF533 3BSE014227R1 龙沙从罗氏收购加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