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铁王座之战愈发焦灼,比亚迪VS特斯拉,谁是“新能源汽车之王”?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03-01 10:34:55

提到新能源汽车,让我们由得不联想到两大巨头之争:比亚迪和特斯拉,无论是从风口舆论,还是在实际体验而言,二者的争论从未平息,似乎大部分人以为特斯拉要比比亚迪“高级”不少,但是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在面临上海封城、美国加息、供应链紧张等超预期冲击之下,两家车企的境况却大相径庭。不过从全年来看,特斯拉、比亚迪都取得了超预期的业绩表现,特别是比亚迪在过去一年实现了较大突破,追赶的步伐在持续加快,这也为两家车企争夺新能源汽车的头把交椅平添了更多的变数。

铁王座之战愈发焦灼,比亚迪VS特斯拉,谁是“新能源汽车之王”?

销量是现阶段竞争的第一要义

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 年全年累计销量达到了 186.9 万辆,其中来自纯电车型和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分别为 91.1 万辆、94.6 万辆,燃油车销量仅有 1.2 万辆。

从比亚迪2022 年的车型销量表现来看,比亚迪宋家族、秦、唐、海豚是拉动销量增长的四大主力车型,占总销量逾六成。尤其是比亚迪宋,其在 2022 年新能源 SUV 销量超 47 万,同比增长了 356%,超过特斯拉Model Y 逾 15 万辆。

反观特斯拉,其去年达成的 131 万辆交付量均来自纯电车型,仅是 Modle 3 和 Modle Y 两款车型,就占交付总数 94.9%,交付量达到 124.7 万辆。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看来,“单车型销量非常高是特斯拉的优势,也是特斯拉的劣势”。

从特斯拉的产品布局不难看出,其一直追求的是“少而精”的产品路线,且已经三年没有发布新车,主力车型 Model 3 量产已进入第七个年头,Modle Y 自 2020 年开启交付也已量产三年。

作为特斯拉的“赚钱机器”,Modle 3/ Y 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也陷入了增长疲软的境况中。“早期时候,特斯拉在续航和充电方面领先很多,但这个优势已经逐渐被追平。”张翔向钛媒体App分析称。

另外,Model 3/Y 聚焦的 20-35 万的价格区间正是产品最多、销量最大、自主品牌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包括比亚迪、小鹏、埃安等车企都推出了相应车型。

在用户可选择性变多,且优势差变小的情况下,特斯拉的销量增速不免受到影响。财报数据显示,特斯拉2022 年全年交付量同比增长了 40%,而去年这一数值为 87.2%。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特斯拉的领导者,马斯克也是影响特斯拉销量与营收的一大变量,其去年收购推特、频繁推出优惠政策等举措,就曾引起投资者和消费者不满,股价更是一度直降 65%。

而对于比亚迪实现反超的原因,一位业内专家分析称,“去年的疫情对供应链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比亚迪的优势,面对’缺芯贵电‘的情形,比亚迪具备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被破坏的风险性较小,而其它车企更容易由于供应链受到冲击导致停工停产。”

据钛媒体 App 了解,以汽车业务为起点,比亚迪供应链配套的子公司已覆盖上中游,包括比亚迪半导体、比亚迪电、弗迪科技、弗迪电池、弗迪精工、弗迪动力、弗迪视觉/比亚迪照明等,涵盖了汽车相关的智能化零部件领域。

以最为短缺的芯片来看,比亚迪去年发布的新车几乎都采用了自研 IGBT 芯片,不仅如此,其还在去年 9 月份斥 资15.9 亿元收购紫光成都存储器制造基地,以提升芯片研发生产能力。

尽管特斯拉具备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但其对供应链的依赖高于比亚迪。

不过,从全球布局来看,特斯拉产品的市场表现显然更为稳健。最新财报显示,特斯拉在美国、中国以及其他市场分别实现了 405.53 亿美元、181.45 亿美元、227.64 亿美元的营收,占比分别达到49.78%、22.27%、27.75%。

对比之下,比亚迪的车辆销售则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国际认可度还有待提升。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 年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合计为 55916 辆,仅占其总销量的不到 3%。

从比亚迪的战略布局来看,其正在全面提速出海进程,计划在泰国筹建海外首个乘用车工厂;今年 1 月有媒体报道指出比亚迪有意接手福特位于德国的工厂;比亚迪斥 50 亿元定了 8 艘滚装船,每艘可以容纳 7700 辆车等。

对于接下来的一年,有市场消息指出比亚迪将 2023 年销量目标定在 400 万辆,这相当于在 2022 年销量基础上翻了两倍多,远高于特斯拉给出的180 万台的目标产量。

铁王座之战愈发焦灼,比亚迪VS特斯拉,谁是“新能源汽车之王”?

比亚迪向上,特斯拉向下

基于现下的战况,比亚迪的全球销量已经反超特斯拉,且按照预期目标的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之争的结果几乎可以预见。

虽然比亚迪赢下了销量之争,但在利润之争上,却依然难以与特斯拉匹敌。

“在汽车产业,除了中国企业,没有其他公司的增长速度能接近(特斯拉)。”Steve Westly 指出,但他同时提出,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很难被取代。

即使是频频推出优惠政策,追求“以价换量”的第四季度,特斯拉的净利润还高达 37 亿美元,汽车毛利率达到 25.9%,单车利润接近 9100 美元(约合 6.1 万元人民币)。

反观比亚迪,其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0 亿-170 亿元,按照全年销量粗略计算,单车净利润大概在 8888-9444 元之间,远低于特斯拉。

事实上,特斯拉的汽车毛利率一直处在行业领先水平,甚至一度高达 32.9%。作为对比,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汽车毛利率也仅有 12.0%、11.6%、16.4%。

特斯拉高毛利率的背后,离不开覆盖生产至销售的全链路成本控制能力。从特斯拉的工厂选址就能看出,其超级工厂多是选址于靠近供应链,以降低运输成本;另外,特斯拉一直主张的一体压铸技术,能够减少制造过程的零件数量,将制造成本降低 40%。

在销售端层面,特斯拉同样将成本压到极致。“特斯拉采取的是直营模式,能够牢牢地把议价权握在自己手中,而比亚迪还要分相当一部分利润给经销商。”中欧协会智能网联汽车秘书长林示曾表示。

尽管比亚迪的汽车毛利率追赶特斯拉还有较大差距,但相比 2021 年仅有 800 多元的单车利润已提升了近十倍。

“作为油车向油电混合策略转型的传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相比特斯拉这种纯电动汽车制造商而言,转型包袱更重,中转型代价会折算到单车制造成本之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也曾表示。他同时指出,比亚迪在电池、发动机和综合零部件领域的布局,抵补了其部分新能源转型成本。

以占整车成本近 6 成的电池来看,有媒体曾算过一笔账,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在 2019 年采用的三元材料的电池成本约为 0.85元/Wh,而换装“刀片”磷酸铁锂电池后可降至 0.6 元/Wh。一台纯电车型电池容量以 60kWh 计算,那么每辆车仅在电池一项就能省出 1.5 万元。

技术的进步能够推动成本下降,但品牌形象的重塑却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

从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产品定位来看,其主销车型价格大约在10 万-20万元区间,产品均价在 18 万元左右,而特斯拉的低价车型的平均价格在 30 万元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透过比亚迪与特斯拉不同的产品路径不难看出,其用户群体的差异性——前者吸引的是更加注重实用性与性价比的用户群体,其车型的销量重点抢夺的丰田、本田、大众、通用等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强调科技、以高端破局的特斯拉,辐射的其实是注重产品科技要素、品牌形象高端的消费者,其更聚焦在BBA 的市场版图上。

一直以来,比亚迪品牌常常被贴上“性价比”甚至“廉价”的标签,品牌溢价能力远不如以高端车型破圈的特斯拉。

面对这一短板,比亚迪正通过推出高价车型,寻求更高的利润。在比亚迪2022 年推出的车型中,其价格区间已上探至 40 万元,例如比亚迪海豹售价达到 20.98-28.68 万元;比亚迪汉售价达 21.58-32.98 万元;腾势品牌的售价在 40 万元左右。

为了冲击高端市场,比亚迪在今年 1 月还发布了高端汽车品牌“仰望”,并亮相了两款百万级豪车“新能源硬派越野 U8”和“纯电动性能超跑 U9”。

相较之下,特斯拉目前的战略重点依然放在低价车型上,以低价、低成本、高利润率的模式快速占领市场。

有消息指出,特斯拉将于今年推出全新车型 Model Q,市场售价为 2.5 万美元(约为 16.89 万人民币),尽管官方予以否认,但马斯克此前已经明确表示正在研发成本更低的车型平台,预计销量将超过特斯拉其他车辆的总和。

在产品布局上,比亚迪向上,特斯拉向下,不同的路径方向却是同样的终点——通俗而言,即卖更多的车,挣更多的钱。

铁王座之战愈发焦灼

如果说去年之前,业界对于比亚迪能否赶上特斯拉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去年比亚迪的全面爆发则让这种疑虑消解大半,同时外界对于两者的认知也在发生全新的改变。

从电动车市场来看,特斯拉继续蝉联纯电冠军,但比亚迪已经在这一领域与之缩小了差距。去年特斯拉公布的纯电动车销量总计为137万辆,而比亚迪在91万辆,彼此相差46万辆,按照产能和交付能力来看,比亚迪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则极有可能在半年之内完成对前者的赶超,当然在前者提升产能的情况下,纯电市场的冠军之争可能会延续到接下来的一整年。

另外,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发展侧重点可能也会发生改变。对于特斯拉来说,过去多年来它一直致力于几款主力车型的改版、调价以及扩大产能等动作,基本未推出全新的车型,由此导致产品单一、用户选择性较小的弊病日益凸显,更有不少消费者吐槽其粗放制造,甚至形容其为“毛胚房”。在此背景下,特斯拉或许将在今年推出新的车型(据传售价低于20万的车型)来推动整体销量的继续提升,同时其在精益制造方面或许需要下更多功夫。

对于比亚迪来说,在一口气连续推出多款覆盖众多价格段的车型之后,其今年的任务或许在于持续提升产能和交付能力。毕竟,去年一整年比亚迪的交车速度都是业内闻名的“慢”,在手订单往往一拖好几个季度,导致不少用户因为等不及交付而草草退款或者改签其他厂商,显然产能提升将是比亚迪新一年的核心命题(目前西安工厂已拓展到年产百万量级规模,其他基地仍在陆续提升)。

除此之外,比亚迪还有冲高的压力,特斯拉则需要积极回答安全的问题。从目前公布的信息判断,20万-30万区间的车型目前还处于比亚迪的第二增长区间,更低端的车型占据主力位置尚未得到根本改变,要继续跟特斯拉“试比高”,其还需要在这一领域打响攻坚战。

有意思的是,比亚迪在新推出的百万豪车理念中,着重强调了极致安全的概念,或有意或无意地让人不免联想到特斯拉频繁起火的新闻。显然,相比于业绩的高光,特斯拉也需要正视社会评价带来的积极作用,对汽车安全问题给出新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在两大车企逐步深入竞争的背景下,各自都需要学习新的生存方式,以便在“王者之战”中占得更多先机。

来源:钛媒体APP,努力奋进的群众,刘旷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