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占据全球70%以上,专家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中国纺织经历了2500多年漫长而辉煌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纺织行业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中国纺织工业在纺织人一点一滴的耕耘下,从一穷二白,到有限供应,再到衣被天下;从蹒跚起步,到快速前进,再到高质量发展,现已形成全球最完备的纺织产业链,成为全球最大的化纤、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占据全球70%以上。
作为中国纺织产业链体系中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化纤工业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中国化纤逐步由跟跑、并跑转入领跑的新阶段,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那么,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化纤行业应如何继续保持和提升竞争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洪泽 2023)上,来自化纤行业的专家聚焦纺织化纤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探讨新形势下化纤行业高端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化学纤维行业产业链
化学纤维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石化行业,由石油加工制成得 PTA、MEG、PET 等原材料经过聚酯、切片、纺丝等工艺流程制成化学纤维。化学纤维经过织造、染色、后整理等流程制成化学纤维面料,化学纤维面料最终用于制造服装、家纺等产品。
鉴于石油能源的战略地位,上游原材料行业的进入门槛较高,集中度和垄断性很强,化学纤维企业向上游议价能力较弱。受国际油价影响,PTA、MEG 等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从而导致化学纤维行业利润在一定幅度内波动。
化学纤维行业作为一种高技术纤维制造业,与下游纺织工业的关联度非常高,纺织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产品档次直接决定了化学纤维市场的发展前景。
化学纤维行业发展历程
化学纤维行业的起步(1949-1978)。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化学纤维工业走的是“0”到“1”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化纤设备,走的是老厂改造、技术引进,合理消化吸收,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之路;在化纤的发展品种上,一开始以粘胶纤维为主,后来发展为粘胶纤维与合成纤维并举,初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穿衣原料问题。20世纪70年代,我国陆续建成的“四大化纤”基地主要包括上海石油化工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厂、天津石油化纤厂和四川维尼纶厂,总规模为35万吨/年。通过“设备技术引进加国产设备”的组合,大大提高了我国化纤生产的技术水平和自给能力。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合成纤维品种以及生产技术已经能够基本达到发达国家的化纤生产水平。
组建第二批化纤工业基地(1978-1983年)。改革开放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由此,中国化纤事业也在这种利好因素推动下踏上了迅速发展之路。1978-1983年,在“四大化纤”项目基础上,纺织工业部在全国建立了第二批大型化纤厂,这一时期我国的化学纤维及纺织品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也是在这一时期,化纤产品的经营逐步由政府管控向市场化转型。
民营、三资企业陆续涌现(1984-2000年)。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化纤行业陆续出现了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一些国有化纤企业通过企业改制,有的变成混合型股份制公司,有的转变成了民营企业。行业投资者的增加,带动我国化学纤维产能和产量的提升,到2000年,我国开始成为世界上化纤产量最大的国家。
出口市场迎“入市”新机遇(2001-2007年)。中国加入WTO给整个中国化纤行业带来了一次历史性机遇,我国成为世界化纤生产基地与出口基地。这一时期是我国化纤行业成长最快的时期。我国化纤产量从2000年的694.2万吨,到2007年增长至2393.1万吨,7年间其增长率为245%。也是在这一时期,浙江恒逸、浙江荣盛、江苏恒力、江苏盛虹、浙江华峰氨纶等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民营化纤企业开始做大做强。
化纤工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制造(2008年至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化纤行业遭遇了加入WTO后的第一次困难处境。2009年中国国务院推出了《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此后国家又多次发文,推动我国化纤工业转型升级。中国的化纤工业走向靠智能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差异化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时代。
专家建言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化纤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认为,要关注全球宏观经济走势,防范运行风险;要关注可持续发展,强化绿色品牌建设;要适应经济“换挡”,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看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化纤工业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引领全球化纤工业新发展,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基于此,要着力夯实基础研究,着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发挥行业平台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于琨则表示,要强化科技引领,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落实“双碳”目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数实融合,推动产业改造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化纤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三个方面的布局:一是面向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业的高性能纤维与复合材料。二是面向量大面广的纤维材料,赋予它们功能化和智能化,也就是多功能纤维。三是替代石油资源的生物基纤维材料,也就是环境友好与生物纤维材料。然而,面对新形势、新阶段、新变化,我国化纤工业也必须在技术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寻找新发力点。
东华大学教授孙以泽将技术创新的关注点放在三维编织技术上。他指出,三维编织属于单胞结构、力学性能好,适合各种曲面体、异形结构件,其材料损耗小、自动化程度高,是目前兼具复合材料预成型和生产成本性价比最优的生产方式。未来,三维编织技术将向着大尺寸超厚高密度曲面体三维编织技术、超大截面尺寸三维编织技术等方向发展。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锐则将目光投向了“阻燃聚酯纤维新技术——羧酸类MOFs制备及在PET阻燃中的应用”。她指出,随着阻燃纤维产量的提升,环保阻燃的压力更大,急需开发低碳环保阻燃剂。
除了在提升纤维的性能等方面下功夫,不少专家还将科技研发的重点放在纤维的绿色化、可持续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玉忠认为,化纤行业绿色发展,一是研究发展成纤聚合物的绿色催化技术,纺丝、加工、功能化助剂和改性剂绿色化技术。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纺织纤维材料符合低碳发展需求,未来需发展其绿色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二是对已有纺织纤维材料,应发展其废弃后的循环与升级回收新技术,既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又可减少废弃物对环境污染,符合绿色与低碳发展需求。重点开发废旧棉高效脱色、清洁制浆与纺丝技术,以及废旧涤纶及其各种混纺产品的绿色高效化学解聚技术。三是对于新设计合成的成纤聚合物,除了考虑使用性能外,还应该考虑环保合成、可循环、易回收性和功能高值化,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差别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洪泽区是江苏省淮安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通过将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围绕纤维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洪泽区集聚了三联新材料、宏港毛纺、虹纬纺织等规模企业35家,落户了台华新材、源涌新材料、佩浦高分子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初步形成从纺织纤维到面料织布、加工的产业链,2022年更是获评“江苏省高新纺织产业基地”。
淮安市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赵正兰表示,通过持续在招大引强、强化创新、集群发展上下功夫,围绕强核补链,加快构建完整的绿色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材料产业链,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绿色低碳差异化纤维产业基地,力争到2025年开票销售超百亿元,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同类文章排行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怎么联系业务?
- ABB厦门工业中心“碳中和”园区示范基地落成
- 3500/22M 288055-01 表面检测系统分类性能的
- 协作机器人市场能否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二次增长?
- 3500/33-01-00 全集成线扫描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辉瑞6年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历程与成果
- 3500/34 125696-01 相机用于开发眼睛研究的瞳
- 5SHY4045L0003 3BHB021400 克服制造
最新资讯文章
- CI535V26 3BSE022161R1 凯本隆SC30双
- SB510 3BSE000861R1 智能驾驶领域再迎新动作
- RB520 3BSE003528R1 CMA三十而立:埃夫特
- SC520 3BSE003816R1 皮尔磁即将亮相汉诺威工
- SC520M 3BSE016237R1 智辟新天地!ABB机
- CS513 3BSE000435R1 ABB赋能广东阳江能源
- MB510 3BSE002540R1 ABB推出水和废水能源
- SC510 3BSE003832R1 将人工智能嵌入全线业务
- SR511 3BSE000863R1强生公司将以7亿美元出售
- RF533 3BSE014227R1 龙沙从罗氏收购加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