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2023年已过去一半,锂电池行业趋势有没有新变化?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07-25 09:17:21

回望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加速推进,行业风起云涌,尤其中国市场,新能源车企生存压力加大、动力电池二三线企业发力扩张、储能电池需求愈发旺盛,新一轮市场洗牌正在加速产业重构。

市场方面,电动化渗透率再次提升。据中汽协数据,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受补贴退坡以及燃油车降价抢占份额,年初国内新能源汽车出现同比下滑现象,随着4月新车上市、降价潮以及地方政策落地,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重振,销量回暖。

供给方面,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52.1GWh,累计同比增长38.1%;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5GWh。

2023年已过去一半,锂电池行业趋势有没有新变化?

面对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整个电池产业链统计在内的共有223个投资扩产项目,其中182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9377亿元。

展望未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包括两轮三轮及重卡特种车辆等多个领域也将逐步替代;席卷全球的储能行业需求方面也将愈发旺盛。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共获国内外58笔订单,其中以锂电池、储能电池系统以及原材料订单为主。

储能领域发力 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大幅提升

电池网统计在内的58个订单当中,有29个订单为电池领域订单,占总订单的一半份额。其中,储能领域为主要订单来源,包括国电投、中国移动、中电建、中国铁塔等央企储能电池采购需求;意大利、美国、土耳其、欧洲等海外地区储能电池系统采购应用。

可以看出,近年来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在发电侧、电网侧和用电侧的应用场景逐步丰富,除了动力电池应用外,储能已成为目前锂电池应用的强劲增长点,储能电池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加。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957.7GWh,同比增长70.3%。从出货结构来看,储能电池出货量159.3GWh,同比增长140.3%。

从储能订单节奏来看,2023年也将是全球储能市场爆发的一年,多位业内人士表示,2023年到2025年储能产业整体有非常可观的增速。同时,受益于储能的高速发展,磷酸铁锂路线的锂电池细分产业增长势头迅猛。

6月,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首次对外披露储能电池月度数据。根据目前数据统计范围,储能电池销量以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占比超99%。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累计销量达31.5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销量31.2GWh;上半年,我国储能电池累计出口达6.3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出口6.3GWh。

去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这条意见,在肯定磷酸铁锂电池优势的同时,也给了其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意味着,中国头部电池企业不仅在产能保供方面获得海外储能集成商的青睐,而且相较日韩电池企业主攻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成本、安全性能等方面更具优势,使得具备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及产能绝对优势的中国企业轻松突围。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半年电池订单统计中,孚能科技、中比新能源已经获得钠电池订单,且一个应用于动力电池、一个应用于储能电池领域。可以看出的是,随着钠电池产业化的不断加快,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钠电池产品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欧美暂时缺席,全球市场聚焦“中韩对抗”

当今,在出口回暖的趋势之下,光伏、锂电、汽车等产品在出口端表现尤为亮眼,也成为中国外贸在外需减弱挑战下的重要增长动能。而在其中,又以汽车行业的出口数据增长幅度最为明显。

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就曾预计:“2023年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和产业链出海风生水起的一年。”

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企业出口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新能源汽车贡献了53.4万辆的出口额度,同比增长1.6倍。实际上,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中国车企的走出去已不仅停留在整车销售层面,产业链的集体出海成为了一种大趋势。

而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自然也成为了出海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已过去一半,锂电池行业趋势有没有新变化?

今年以来,国内的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开始着力更新各自的“出海日志”。今年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福特合作在美建电池厂,拟斥巨资35亿美元计划2026年投产;同月,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与欧洲电池制造商InoBat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携手在欧洲合资建设40GWh产能动力电池工厂。

今年4月,孚能科技与土耳其汽车创业集团(TOGG)的合资公司SRIO在土耳其盖姆利克(Gemlik)举行电池工厂奠基仪式。

6月,亿纬锂能旗下EVE Power Hungary Kft.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约99.7亿元人民币。

本月,蜂巢能源则发布消息称,蜂巢能源在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市举行仪式,宣布泰国模组Pack工厂正式开工建设。

据钛媒体App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建成、在建以及规划建设的海外工厂累计产能已超过360GWh。

而在此前,韩国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刚刚发布了最新的全球动力电池行业TOP10排名,2023年1-5月,宁德时代、比亚迪继续占据前两名,份额分别为26.3%、16.1%,同比增速在所有动力电池供应商中位居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5月,中国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的总体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56.1%上升至62.7%,韩国企业(LG、SK ON和三星)的市场份额则减少至23.3%。

总体来看,中韩战绩差距进一步拉开,从去年约三成的差额扩大至约四成。而韩国企业中,除了LG市占率上升了0.3%至13.9%,SK ON和三星的市场份额均有一定下滑。

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根据此次SNE Research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在不含中国市场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中,中国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比亚迪累计装机量分别为30.5GWh和1.7GWh,仅位居第二和第六,市场增速达104.5%、540.5%。

当然这种数据也有一定偏颇,毕竟韩国日本都算上了本国的装机量,只有中国企业没算本国的装机量。但不得不说,就全球市场的角度而言,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在出口方面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势”。

目前,只有宁德时代一家来“撑门面”,比亚迪也是近两年才逐步走向国内外其他主机厂。不过可喜的是,二者的增速确实非常可观。

然而,从现阶段电动车的渗透率增速看,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渗透率会过半,欧洲也相差不远,美国略低。可以说,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全球电动车市场格局便将趋于稳定。

产业链业绩哀鸿遍野

用“哀鸿遍野”来形容2023年上半年的锂电池产业链绝不为过。

不管是碳酸锂还是电解液、正负极、隔膜等环节,都非常齐整地用一个“跌”字概括了上半年的业绩情况。

搜狐汽车统计了截至7月21日的21家锂电池产业链企业上半年业绩预告情况,其中仅有1家电解液环节的红宝丽实现了扭亏为盈,其余20家企业均有不同幅度的下跌。

具体到产业链环节来看,碳酸锂领域受到上半年锂价行情跌宕起伏、下游需求减少的影响,相关企业业绩均有下降。其中,锂矿企业如西藏矿业发布公告称,“西藏矿业锂精矿的销量、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导致其报告期内的营业收入及利润大幅下降。”

而上游锂矿资源布局锂盐厂商除了需要面对下游锂盐价格大幅下降之外,还需要应对锂矿原料成本维持高位所带来的利润收缩局面。

雅化集团、盛新锂能、融捷股份、盐湖股份等锂盐企业在公告中指出“锂矿原料成本维持高位,锂盐量价大幅下降,锂盐产品的盈利空间被压缩”导致了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

根据披露的业绩预告数据,前述的雅化集团等锂盐厂的上半年净利下滑幅度均在50%~80%左右。

可对于头部的大厂们而言,锂盐价格波动对其的打击力度一定程度还是相对较小的,毕竟仍能盈利,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对于那些跨界而来想要分一杯羹的企业来说,没有强大的锂矿供应链和产能储备,可就是生存问题了。

比如丰元股份。

丰元股份原本是草酸行业的龙头企业,2016年开始布局锂矿“淘金”。在去年锂价高涨的行情下确实赚了不少,2022年丰元股份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营收14.96亿元,占总营收的86.2%,而草酸业务营收2.39亿元,仅占总营收的13.76%。

但在行情急转直下之后,丰元股份2023年上半年亏损最高近1.23亿元,跌幅约2.3倍,成为了本文统计期内亏损最大的碳酸锂相关企业。

2023年已过去一半,锂电池行业趋势有没有新变化?

丰元股份在公告中也指出,其正极材料新增产能多处于试生产和爬坡期,规模效应未得到充分体现,加上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其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

而磷酸铁锂环节,两家统计的企业均跌落至亏损。其中龙蟠科技,跌幅最高达到了275.46%;

而另一家供货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龙头德方纳米亏损更是最高达到了11.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接近2倍。

根据德方纳米发布的公告,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大幅亏损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个是上半年锂盐的价格大幅下跌导致产品售价下降,另一个是下游需求减少导致开工率下滑,生产成本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电池回收领域的龙头企业光华科技上半年业绩也出现了较大下滑幅度,上半年预计亏损2.15~2.25亿元,同比盈转亏。

电池回收作为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后环节,现阶段受锂价波动影响较大。光华科技在公告中指出,公司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公司锂电材料原料及成品存货受影响。市场需求疲软,公司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下跌的锂价意味着原材料成本降低,可能会导致新锂电池的价格下降,从而减少消费者使用回收锂电池的动力,这在短期内对回收市场的规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从整体来看,基本能够总结出以下几点:

1、亏损集中在电解质环节,包括碳酸锂、磷酸铁锂两个领域;但盈利最多的也依然是在碳酸锂领域(盐湖股份预盈利47-51亿元)。

2、跌幅最大的是电解液环节中甲酯企业未名医药,同比下降了298.9%,直接由盈转亏了。而亏损最多的则是磷酸铁锂领域的德方纳米,最高亏损达到了11.7亿元,同比由盈转亏。

3、产业链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今年可能难以再出现多个盈利在数十亿、百亿规模的企业。

电池企业加快出海

锂电产业链企业的“出海”之路,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在推进。尤其是进入2023年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远景动力、蜂巢能源等中国头部电池厂商陆续更新旗下海外基地筹建动态,触角延伸至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

整体来看,欧洲成为许多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建厂首选,尤其是德国以及匈牙利。

德国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国家,拥有大众、奔驰、宝马等头部汽车品牌。通过在德国建立生产工厂,动力电池厂商便于就近服务并降低生产成本,与车企形成紧密联系。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蜂巢能源、孚能科技、中创新航等先后落户德国。

匈牙利是中欧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体,汽车制造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奔驰、宝马和奥迪都匈牙利有电动汽车业务,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来此布局。

当然,欧洲其他国家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也在积极吸引投资,远景动力在上述国家设有布局,其中英国工厂配套日产、法国工厂配套雷诺、西班牙工厂则得到该国政府的扶持。

北美是继欧洲之后又一大潜力巨大的电动车市场。宁德时代赴美建厂主要与福特公司达成深度合作;远景动力已在美国建立了三座工厂,主要为拿下宝马、奔驰在美的电池大单;国轩高科同样在美国布局工厂,目前已获审批。

在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出海”大军中,还有不少企业瞄准了亚洲,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例如,宁德时代前往印尼,亿纬锂能选址马来西亚,国轩高科和欣旺达走进越南,比亚迪和国轩高科赶赴泰国。

在中国动力电池厂商“出海”大军中,还有不少企业瞄准了亚洲,尤其是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例如,宁德时代前往印尼,亿纬锂能选址马来西亚,国轩高科和欣旺达走进越南,比亚迪和国轩高科赶赴泰国。

在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出海”的带动下,2023年来,中游材料企业海外布局也在提速。正极材料方面,厂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机会,以扩大其业务和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亚洲(印尼、韩国);欧洲(匈牙利、法国、摩洛哥);南美洲(智利、巴西)等地设厂、开展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