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6年时间营收增长6倍,埃斯特如何靠买买买位列国产第一?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07-26 09:20:18

2022半年度工业机器人20强榜单中,国产机器人龙头埃斯顿出货量位列国产第一,超多家外资品牌,逼近KUKA,位列综合榜单第五,在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成为中国机器人领域中不可多得的国际化品牌。

6年时间营收增长了6倍,埃斯顿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买买买,买出了完整产业链

埃斯顿是一家典型的、靠买买买发展起来的公司。埃斯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买出了几乎完整的产业链。

埃斯顿起家于数控系统(即数字控制系统),而后拓展了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再然后,在伺服技术的基础上,于2011年进入了机器人领域。

6年时间营收增长6倍,埃斯特如何靠买买买位列国产第一?

先插一句,解释下什么叫伺服系统?

所谓伺服,是希腊语“奴隶”的意思。也就是说,别人让干什么就得干什么。而伺服系统,就是按照控制命令的要求,进行响应的系统。

伺服系统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系统,三项成本占总成本60%-70%。其重要性,堪比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

埃斯顿在伺服技术的加成下,切入机器人赛道也算水到渠成。不过,埃斯顿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2015年埃斯顿上市,有钱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疯狂收购。收购标的包括具备3D视觉技术的Euclid、具备世界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的TRIO、具备微型伺服驱动器技术的Barrett等。

通过这一系列收购,埃斯顿一边巩固核心技术,一边填补自身空白。时至今日,零部件自给率已达80%。

还没完。

零部件自给,只是掌控了上游。这样生产出来的机器人,称之为机器人本体。距离实际应用,还差一步系统应用集成。通俗点讲,就是把一个标准化的机器人,针对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改装。

如果没有人来负责机器人集成,那么生产再多的本体,也不会有人买。所以埃斯顿,又下场了。

2015年上市前,埃斯顿只有家电、金属板材两个应用方向。2016年后,埃斯顿进一步将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到了智能压铸、智能汽车焊装、焊接等领域。当然不出所料,都是买来的。

其中,埃斯顿2019年收购的CLOOS,在机器人焊接领域,世界领先。

如今,埃斯顿上游自主,下游可控。其一体化程度,完全不弱于国际四大家族。

埃斯顿的收获和未来

对埃斯顿来说,对技术的吸收和丰富确实帮助它实现了业务转型和升级。

通过收购英国TRIO,埃斯顿打通了智能装备核心控制功能部件产业链;参股美国BARRETT,让埃斯顿拓展了微型伺服系统、人机协作智能机器人以及康复机器人等领域。而令它背负巨额商誉的CLOOS则是享誉全球的焊接机器人生产商,主要为建工机械、轨道交通、能源、汽车制造业、农机行业等提供多样化的焊接及机器人解决方案。焊接机器人正是本土企业所欠缺的产品品类,收购CLOOS让埃斯顿补足了这块短板。

6年时间营收增长6倍,埃斯特如何靠买买买位列国产第一?

上市前的2014年,埃斯顿的主营业务是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机床是其产品的主要下游,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只占营业收入的7.76%。而到2022年,工业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收入占比已经达到73.58%。

当前,埃斯顿已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掌握数控、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同时能够自主研发生产机器人本体并具有多个下游应用的智能制造系统。

2021年,埃斯顿成为首家工业机器人出货量超万台的本土企业。根据睿工业MIR数据,埃斯顿2023年一季度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跃升为本土第四,仅次于发那科、ABB和库卡。

在产品结构上,埃斯顿以六轴机器人为主,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在新能源、金属加工、3C、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拥有头部客户和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且100kg以上中大负载的机器人占比在快速增加,使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主要有搬运、拧紧、堆叠、冲压、折弯、涂胶等等。

埃斯顿创始人吴波早在2016年,曾提到制造业的几大变化:第一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趋势,第二是需求的高端化,第三是竞争的国际化,第四个是产业的资本化。而国际化和数字化正是当下埃斯顿的两大方向。

2023年被定义为埃斯顿海外发展的元年。埃斯顿在调研中表示,公司的机器人产品、通用自动化核心部件产品会随着客户的海外拓展进行海外市场布局。去年12月,埃斯顿宣布与晶盛机电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共推海外业务的发展。

数字化是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一个共识。在去年5月的采访中,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提到,汇川技术要做中国甚至全球工业数字化的赋能者。汇川技术也正在向软件、数字能源管理转型,建立了工业互联网平台。

埃斯顿在2022年报中也表示,要结合边缘计算、3D 轻量化等工业数字化技术,围绕数字化工艺开发了相关数字化产品,使埃斯顿机器人具备数字化完整解决方案能力。埃斯顿称,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定、可扩展的机器人焊接数字化平台,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从端到端拉通硬件和软件之间数据传递,达到设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等目的。

不过,在重重野心之下,深交所指出的商誉、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等也是埃斯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和风险。

而根据埃斯顿此前的规划,今年工业机器人年产能将达到5万台套,出货量目标为2.5万台。面对当前羸弱的宏观经济环境,出货量能否顺利完成,产能如何消化,决定了与狼共舞的埃斯顿,能否安然度过险境。

抓住细分与风口,找寻逆势增长密码

制造业的升级转换过程中,工业机器人已逐步渗透至各个行业。在MIR DATABANK最新统计中国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市场趋势中,锂电池、光伏、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行业逆势增长。

埃斯顿提前布局精确地抓住了包括锂电、光伏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机会。如今,汽车电动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欧洲能源危机仍在持续中,新能源行业机器人应用需求持续高增长。

中国作为光伏、锂电池创新技术、生产制造主要基地,国内光伏设备中硅片端、组件端设备企业基于其良好的竞争格局以及平台化的布局能力,目前已经快速打入海外市场,伴随出海的还有中国工业机器人。

其次,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8月产量高达71.4万辆,同比增长117.0%,1-8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86万辆,同增114.55%,预期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突破500万辆,占比中国汽车总产量的20%。在全球电动化浪潮明确下,制造业升级必然带动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持续高速增长,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从细分板块看,锂电设备、光伏设备以及半导体设备等细分行业受益于下游需求高景气,上半年业绩仍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机器人企业会持续获得大额订单并陆续交付,下半年这些订单将体现在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上。

6年时间营收增长6倍,埃斯特如何靠买买买位列国产第一?

全球化新阶段

宏观层面,2015年以来,埃斯顿的崛起与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微观层面埃斯顿借助多次海外并购,并且快速的整合并购资源推动营收大幅度增长。

2016年-2017年,埃斯顿就收购了7家公司,其中4家是欧美企业,随后两年消化掉专利和技术后,2019年埃斯顿又收购控股了德国焊接机器人公司Cloos。通过并购、投资等运作,埃斯顿坚持系统级正向开发模式,从控制器、伺服系统、电控系统到机器人本体和软件算法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

由于复杂工艺里涉及机器人的型号和功能更加丰富,收购补全了埃斯顿工艺积累的短板,同时丰富了埃斯顿机器人产品线。截止2022年,埃斯顿拥有57款产品,产品线覆盖了SCARA、四关节、六关节等品类,据MIR 睿工业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埃斯顿六关节机器人出货量位居第四,抵近安川、库卡等外资品牌,位居国产第一位。

在产品布局上,埃斯顿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和的布局都较为全面。总体而言,全产品体系对于提高批量化程度,提升产业覆盖率的优势非常明显。埃斯顿全系列3-600kg负载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光伏、锂电、焊接、钣金折弯、冲压、压铸、木工打孔、装配、分拣、打磨、去毛刺、涂胶等领域。未来,埃斯顿补全超大负载机器人型谱,将在产品型谱方面同外资品牌不相上下。

工业机器人迎来快速发展

疫情促使更多行业加速布局机器人。

受2020年疫情影响,企业在疫情期间多次面临用工困难情况,同时进一步暴露了人工产线的缺点,刺激和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机器换人的步伐。

疫情在自动化理念方面对制造业从业者的教育意义重大。受疫情期间人工活动限制影响,机器人加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场景,除在汽车、电气电子等已被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场景,在光伏、锂电、半导体等领域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

疫情发生后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在 2016 和 2017 年维持高位,高峰期同比增速超过 60%。2018 年之后,受制于国际形势和宏观环境,工业机器人产量单月同比增速快速下滑,并从 2018 年 9 月之后进入负增长阶段。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下滑之后,2019Q4 重新转正。

2020年疫情期间,制造业工人受疫情限制较大,促使机器人需求量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增长,行业高景气延续至 2021Q2。 2021Q3 至今,由于基数效应、国内局部疫情等因素,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放缓。

参考工业机器人行业上一轮周期的节奏,我们预计今年底行业有望迎来景气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