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型火箭2023年立项,长征九号与SLS重型火箭大PK,哪个更强?
在未来的载人登月计划中,我国正在研发两款火箭,分别是长征十号、长征九号,前者用于发射载人飞船,后者则是重型火箭,运载能力可达150吨,是全球最大的火箭之一,难度更大。
据央视报道,今年我国重型火箭工程立项申报,重型火箭任务覆盖面广,应用场景丰富,将作为大规模深空探测活动实施的基础保障。
航天一院总体部总体室副主任魏威表示,我国正在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重型运载火箭。
此外,未来还将推出航班化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活动将像高铁和飞机一样实现航班化运行,使我国进出空间能力实现革命性变化。
据了解,长征九号重型火箭难度更大,将是全球最大的火箭之一,直径达到10米级(10.5米),高度110米左右,研制成功后低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150吨,地月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将达到50吨以上。
1、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将在2030年左右完成首飞
我国重型火箭论证开始于2010年,历时10余年,经历了预研、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等发展阶段,目前处于立项前论证阶段。随着运载火箭国际发展趋势不断变化,任务场景逐渐丰富,技术创新加速迭代,重型火箭方案持续优化,发展方向更加聚焦。
2020年以来,重复使用技术日趋成熟,成为下一代运载火箭的重要特征,智能飞行等新技术应用从本质上提升了火箭飞行可靠性。同时考虑我国运载火箭型谱发展规划,任务场景更加丰富,为更好地支撑航天强国建设,遵循先进性、可靠性及经济性等原则,基于重复使用和串联构型,对火箭构型进行了优化,形成了重型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及发展路线。
重型火箭基本型为三级串联构型,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50吨,用于执行深空探测任务,起飞重量约4000吨,起飞推力约6000吨,全箭高度约110米,箭体结构直径达到10米级,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在基本型基础上,取消三子级,形成两级串联构型,低轨运载能力约150吨,用于执行近地轨道任务,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随着重复使用技术发展,未来将攻克二子级轨道再入重复使用关键技术,研制具备完全重复使用能力的重型运载火箭。
2、世界上的重型火箭
重型火箭的鼻祖是美国1967年11月第一次发射的土星五号,一共发射13次,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阿波罗11号,帮助美国超过苏联完成了最辉煌的创举——载人登月。这款火箭高达110.6米,直径10.6米,起飞推力约3500吨,最高能把140吨的航天器送到近地轨道,也可以把47吨的飞船送到地月转移轨道。除了12次发射阿波罗飞船以外,土星五号还发射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轨道舱,天空实验室,重量达到了80吨,一个舱段的容积超过了中国空间站三个舱段之和。
与此同时,地球的另一端苏联也在研制重型火箭,N1火箭堪称是天才般的设计,其出色的动力冗余设计太过超前,直到2010年才被美国的SpaceX公司真正实现。N1起飞推力达到462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98吨。但是,这款火箭没有发射成功,也就没能挑战土星五号的地位。后来苏联还研制了发射航天飞机的能源号火箭,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00吨左右,但也赶上了苏联解体的年代,从而也是一个短寿命的火箭。
此后几十年再无重型火箭面世,土星五号也就成为了绝唱。直到2018年,SpaceX公司成功发射猎鹰重型火箭,但是这款火箭的运力只有大概70吨,与真正意义上的重型火箭还有一些差距。一般来说,重型火箭的起飞推力要超过3000吨,近地轨道运力要达到100吨。因此,我们现在比较关注的重型火箭,有美国NASA的空间发射系统也就是SLS火箭,中国的长征九号和SpaceX公司的超重火箭。
3、中国长征九号
中国的长征九号,从提出到现在,已经公示了三个版本了。最初的版本,也就是常说的11版,从外形上看,基本就是放大版的长征五号,中规中矩,但是推力惊人。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40吨,一次性至少可以推送两台重型坦克到太空,只是不知道飞到太空的坦克能不能发挥战斗力。月球转移轨道运力也达到了50吨,基本上超过了当年土星五号的运载能力。使用的发动机主要是480吨级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220吨级液氢液氧发动机和25吨级真空型液氢液氧发动机。目前发动机研发顺利,已经接近尾声。
长征九号呼声虽然很高,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立项。前期立项的只是发动机、燃料贮箱等方面的研究,并没有给火箭立项。既然没有立项,火箭方案就可以随时改动,尤其是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研发能力不断提高,新思路、新理念不断提出的背景下,长征九号又提出了两个全新的版本。分别是21版,第一级使用16台360吨级液氧煤油单管发动机,和22版,第一级使用26台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
不管是21版,还是22版,都把近地轨道运力提高到了150吨,发射效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两款都是不带助推器的光杆版,而且全都采用多发动机并联、动力冗余的方案。尤其是22版,更是用上了液氧甲烷发动机。这就更明确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第一级垂直回收、重复利用。因为使用液氧甲烷的发动机可重复使用的性能最好,是目前世界各国努力研发的方向。动力冗余、垂直回收、重复利用、液氧甲烷,这么多的全新理念得以应用,就有了一定的后发优势,但也不得不说美国的SpaceX公司在这些领域都走在了前面。
4、长征九号VS美国SLS
不管SpaceX的火箭有多先进,不按套路出牌的公司,我们就先不比了。最应该拿来跟长征九号比较的应该还是美国官方研发的重型火箭,那就是即将发射的SLS。这款火箭的性能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跟长征九号一样,也是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的近地轨道运力达到7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27吨,这个运力和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火箭差不多,还是有点尴尬的,毕竟SLS研发进度慢、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高是显而易见的。第二个版本近地轨道运力达到105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达到42吨。第三个版本近地轨道运力13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46吨。三个版本形成运力梯度,可以适应不同的发射任务。
对应长征九号2011版,也可以实现类似的运力梯度。长征九号采用类似长征五号的模块化设计理念,无需版本升级,只要通过改变助推器数量,就可以改变推力,从而实现运力梯度。使用四个助推器的长征九号近地轨道运力14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50吨。使用两个助推器的长征九号甲,近地轨道运力10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35吨。不用助推器的长征九号乙,近地轨道运力50吨,月球转移轨道运力20吨。
SLS是2011年开始研制的,刚好是长征九号提出来的时间。这款火箭最大的特点是,尽量使用成熟的技术,降低研发成本。中国的长征九号,三个版本,计划使用的发动机都是待研发的全新发动机,10米级火箭直径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研发难度高是可以理解的。而SLS使用的发动机、贮箱等技术全部继承已有的成熟技术,只做部分改进。按说,SLS的研发应该很顺利才对。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款火箭的研发不仅进度拖沓,从原计划的6年延长到了11年,整整推迟了5年,经费也不断增加,而且生产出来的样品还状况百出,实在令人费解。
SLS最大的优势是,发动机技术成熟,无论是固体发动机还是液氢液氧发动机,都是久经考验的发动机,其可靠性已经得到了航天飞机的反复验证。大推力固体助推器可以提高火箭的起飞推力,提高火箭的准备效率。这款火箭的缺点是历史包袱有点重,设计思路受到了限制,后面的两次升级虽然也提高了推力,改进了技术,但没有应用回收技术、动力冗余技术等比较热门的新技术。
另外,航天飞机用过的发动机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但同时也是昂贵的代名词。SLS并不打算回收使用,完全没有必要配备航天飞机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因此,他们正在简化液氢液氧发动机,降低生产难度,提高性价比,目前正在试验其性能。固体发动机也准备从现在的五段式装药,改造成更先进的整体式装药发动机。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即使还没有改动发动机,也不断出现新状况,不断推迟发射时间。更不用说动力冗余、垂直回收等先进理念的应用了,实在让人怀疑NASA的能力是不是越来越退步了。
相对来说,长征九号历史包袱要小很多,完全可以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重新设计一款产品。最近连续推出2021版和2022版就是很好的印证。但是,目前尚不明确,2011版、2021版和2022版,三个版本是一起研发,逐步推出,还是只选择其中一款。从实力展示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三款全部研发最好,但是从经济性、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最好只研发其中一款,后期再演进。
总结下来,如果只比较2011款长征九号和美国的SLS火箭,两者各有千秋。但如果用2021款和2022款与SLS比较,则理念更先进,实用性更强。
5、长征九号只是过渡型号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长征5号、长征7号、长征8号等新一代环保型液体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力也已经达到25吨以上,未来随着长征5G的问世,我国近地轨道运力还将提升至70吨以上,运力并不低。
然而,这些环保型火箭都存在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能一次性使用,往返太空的成本难以降低至较低水平。研究表明,对于一次性使用火箭来说,发射成本中,燃料成本占比很小,甚至不超过5%。想要降低发射成本,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运载工具的零部件可重复使用比例。这就是研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最初原因。
前面提到,相比旧版长征九号,新版长征九号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可重复使用,以便尽可能降低每次发射的成本,从而降低我国往返太空的成本。
然而,实际上,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仍然只是短期内低成本往返太空的过渡方案。想要进一步降低往返太空的成本,最终还要靠所有部件均可重复使用的空天飞机!
原因有3方面:
1)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同传统火箭一样,都只能采用垂直发射,一般都需要专门的发射塔才能发射。
2)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只能实现部分可重复使用功能,通常只有一级可以重复使用。
3)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需要牺牲多达30%~40%的运力用于回收一级。
今后一旦技术发展成熟,空天飞机在这三方面将有巨大的优势:一是可水平起降,无需建设发射塔,也无需配备专门的返回舱跟踪、回收团队。二是不论是一级入轨设计,还是两级入轨设计,它都可以实现全机可重复使用,每次飞行成本占比最大的就只有燃料,返回后仅需简单检修就能复用。三是空天飞机采用水平滑翔降落的方式重返地面,无需使用发动机反冲推力减速,不会消耗额外的燃料,更无须人工跟踪、回收。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曾经披露过的一个方案是:采用单级入轨设计的480吨级空天飞机,其近地轨道运力达19.2吨,运力系数高达4%,而燃料质量占比只有80.8%左右。相比之下,即便是采用全氢氧设计的德尔塔Ⅳ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火箭的运力系数也只能达到3.9%。
先进低温液体运载火箭的干质比能做到12~13,先进常温液体运载火箭的干质比能做到18~21。也就是说,液体运载火箭的燃料质量占比高达92%~95%。
相比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空天飞机不仅全机可重复使用,而且在运力相当的前提下,燃料消耗也少40%以上。如果再把发射塔和返回舱跟踪、回收团队节省的成本计算进来,相比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空天飞机往返太空的成本有望再降低一个数量级!
凭借成本方面的巨大优势,空天飞机在不远的未来将有望全面取代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后者仍然只是短期内降低往返太空成本的过渡方案而已。因此,不论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有多么先进,它仍然可能只是我国未来低成本往返太空的过渡方案,空天飞机才是我国的最终追求目标。
这就不难解释,为何我国的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发展速度不紧不慢,原计划2028年首飞直接推迟到2035年。反而是空天飞机发展速度进度飞快,按照此前航天科工集团公布的消息,我国计划于2030年试飞空天飞机,但不久前央视报道称我国计划在2025年前具备可重复航天运输系统(相当于空天飞机)工程应用能力,而其验证机已经于2021年成功试飞了,进度似乎加快了不少。
利用空天飞机应用的新概念发动机、新材料还能发展出飞得又快又远的高超音速导弹、2小时打遍全球的亚轨道轰炸机甚至1小时打遍全球的太空轰炸机。这是比冲不超过480秒的火箭发动机所做不到的。
综上所述,相比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空天飞机优势十分巨大。民用方面可将往返太空的成本再进一步降低,有望比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还要低一个数量级。因此,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很可能仍然只是过渡方案,空天飞机才是我国未来100年的最终发展目标。
来源:东城观星,快科技,中国青年网,科技解析站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同类文章排行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怎么联系业务?
- ABB厦门工业中心“碳中和”园区示范基地落成
- 3500/22M 288055-01 表面检测系统分类性能的
- 协作机器人市场能否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二次增长?
- 3500/33-01-00 全集成线扫描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辉瑞6年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历程与成果
- 3500/34 125696-01 相机用于开发眼睛研究的瞳
- 5SHY4045L0003 3BHB021400 克服制造
最新资讯文章
- CI535V26 3BSE022161R1 凯本隆SC30双
- SB510 3BSE000861R1 智能驾驶领域再迎新动作
- RB520 3BSE003528R1 CMA三十而立:埃夫特
- SC520 3BSE003816R1 皮尔磁即将亮相汉诺威工
- SC520M 3BSE016237R1 智辟新天地!ABB机
- CS513 3BSE000435R1 ABB赋能广东阳江能源
- MB510 3BSE002540R1 ABB推出水和废水能源
- SC510 3BSE003832R1 将人工智能嵌入全线业务
- SR511 3BSE000863R1强生公司将以7亿美元出售
- RF533 3BSE014227R1 龙沙从罗氏收购加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