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5SXE05-0151创新乏力和价格内卷,AR-HUD三连跌之后,出路何在?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08-03 08:59:57

2023年以来,AR-HUD的量产车不仅下探到十几万的车型,其价格也经历了“三级跳”,如今已不足千元,令人咋舌。

在4月的一次交流中,某老牌HUD厂家的负责人张恪告诉雷峰网(公众号:雷峰网)新智驾,他们在与国内一家主机厂的合作中,将AR-HUD做到了全系标配,由于使用TFT方案,价格也被打到了2000元之内,而彼时其他厂家的价格大多还处于2000-3000元区间。不过该工作人员也表示,本次合作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打响市场,获得更多主机厂的合作机会。

到了六月初,疆程技术发布了自己的新一代TFT方案AR-HUD,在做到了大成像尺寸和不牺牲成像质量的同时,体积也有所控制,价格更是号称在当时属于“业内最低”。新智驾曾联系多位HUD从业者加以确认,均表示疆程的价格已经做到了1000多元。

就在几天前,某HUD厂家的技术负责人岑国峰向雷峰网新智驾透露, 华阳在与某主机厂的定点中,将AR-HUD做到了惊人的950元,并且其他HUD厂家也在陆续跟进。

1、低价,HUD行业的“双刃剑”

价格,确实能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

2014年,Navdy推出的C-HUD曾惊艳四座,引领了后装市场的HUD风潮。包括岑国峰在内,很多人都承认自己涉足HUD领域是受到了Navdy的启发。然而,即便一年多以后,国内的C-HUD厂家如雨后春笋一般,但在后装市场,一台出厂价才1000多元的C-HUD,却会被层层加价,呈现到消费者面前的时候,已经4000多了。过高的溢价为消费者的体验增加了非常高的门槛,即便后来价格被打到了1000多,消费者依旧不买账,因为彼时的大屏车机也才1000多。再加上产品形态不够成熟,用户体验有待提升,C-HUD未能迎来爆发便急转直下了。虽说现在还有少数企业在继续耕耘后装市场,但这些产品总体上功能不多,性能也比较弱,已经无法和当初同日而语。所幸后装市场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必像前装市场那样自己垫资,便于企业的资金周转。

除去早期奔驰S Class上那款“五位数”的HUD不谈,如今的AR-HUD能够快速上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价格的飞速下降。智云谷方面透露,他们能够做低价的原因之一,是使用了TFT方案,该方案目前属于第一代光机,技术最成熟,价格也最低,不过智云谷解决了TFT的耐热性问题和阳光倒灌问题,因此具有一定先进性;原因之二是随着AR-HUD的渗透率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成熟度在提高,零部件的价格在下降。

但在价格被打下来的过程中,其实也依旧存在供应商话语权不足和主机厂过于强势的问题。

ABB-5SHX08F4502-3BHB003387R0101-5SXE05-0151-GVC703AE01-(3).jpg

一家AR-HUD供应商就表示,他们的价格是在与主机厂的一次次“打和”中降下来的,但凡还有一点点降价空间,主机厂就会想尽办法与供应商协调,把价格再往下压一压。

据新智驾了解,受制于主机厂的压力,供应商会从这样几个维度降低成本:比如液晶屏,用京瓷的就比较贵,用天马的就会便宜很多;防尘盖正常情况下需要用到来自日本厂商的复合膜,国内厂家暂时还没有合格产品,不过日厂同样价格贵,因此有些厂家会使用更便宜的PC膜。另外机身内的滤光片或者吸光材料,受制于成本,一些厂家会选择不用,但可能会产生一些杂散光。有些问题在上车后第一时间是不会立即体现出来的,主机厂只有在接到负面反馈之后才会发现问题的严重性。

作为供应商相互竞争的手段,价格同样被当成武器来使用。例如在岚图项目中,智云谷曾和华阳同台竞技,最终以性价比胜出。不过这很明显是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段,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拿出来用的,特别是体量和实力都相对较弱势的企业,低价往往要动用浑身解数。一般情况下这类企业只能集中力量先做一两个项目,因为前装市场早期投入比较多,回款周期又长,项目多了资金链就会相当紧张。当然,华阳据说也留了余力。目前在行业里大家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二三线品牌或车型,大供应商一般都往会让着小厂,相反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品牌或车型上,小厂也会“投桃报李”。

2、HUD行业的出路何在

鉴于当下HUD行业的创新乏力和价格内卷,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HUD行业需要一家标杆性企业,能够像苹果之于手机行业,或是像特斯拉之于汽车行业那样,既有影响力又有创新能力,产品还能让大家眼睛一亮,有可能会把这个市场搅动一下,形成不同厂家良性竞争的态势。苹果Vision Pro的诞生,就让不少HUD从业者觉得眼前一亮。“苹果的产品标准,使用的材料、设计语言都是很高档的,如果能诞生这样的企业,对HUD行业是有推动作用的,”岑国峰说。

HUD产业的供应商成熟度提高了,也能催生出好产品来。因为一个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就是分工会越发细致。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供应商通过持续不断的投入和创新研发,把自己最擅长的产品打磨到极致,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把价格做低,那些质次价廉的产品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

当然,好的产品需要一定的成长空间,前期能盈利,后续再持续投入,降低成本。可现在HUD行业的情况是,价格在半年内一降再降,有些厂家甚至处于要赔钱才能供货的状态,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大家同归于尽。

当然,这些想法更多还停留在观点层面,能否践行,需要多方的努力。


除此之外,在HUD行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正在影响着行业的后续发展,并且蕴含着一些机遇。

例如有行业人士分析称,接下来HUD可能会出现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是继续沿低成本方向走,比如TFT,是低成本的首选。把TFT做深做精,成为物美价廉的代表,并且将TFT的光机做成标准化产品。虽然这意味着利润会降低,但是产品质量是稳定的,通过规模化的方式依旧可以盈利。

另一条路线就是下一代技术,现阶段出现了多种技术“群雄并起”的局面,主流的包括TI主打的DLP技术,华为、睿维视、疆程技术、一数科技押注的LCoS方案,德赛西威、京龙睿信、锐思华创选择的LBS,以及不少企业开始预研的裸眼3D,在用户体验层面都会带来大幅提升。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雷峰网新智驾的采访时表示,“HUD 市场目前还处于W-HUD 往AR-HUD 升级的过程中,W-HUD 市场中TFT 方案成本确实比较低,然而随着AR-HUD 的普及以及对显示要求的提升,DLP技术在高光效、画质、可靠性、VID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优势,可以满足AR HUD对更大画幅,更远成像距离(VID)和更高阳光负载能力的要求,在这些性能和品质主导的产品上,基于DLP的HUD方案会越来越有优势。”

在谈及华为为何选择的LCoS路线时,华为HUD产品部相关人士说:“LCOS普遍用于高端投影仪领域,因此画质方面表现优异。在结合HOE(Holographic Optical Elements,全系光学原件)技术实现3D显示的时候,还具备平滑演进的优势。同时,LCOS支持相位调制,更适合未来演进到全息投影。另外,LCOS是基于CMOS的技术,CMOS技术是非常成熟的工艺,且华为具备相当的经验积累。虽然说现在LCOS的量产成本会比较高,但是等过了拐点之后,整个工艺会更加成熟,成本就会大幅的下降。”

德赛西威高级副总裁何志亮认为,如果从成本的角度来看,TFT和LBS技术的综合成本优势更明显。“德赛西威还是希望能够提升HUD产品的市场规模,让不同的车企都可以来享用这项技术。当然这些成像的技术当下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TFT方案最常见的阳光倒灌,LBS方案的散斑问题等,可是从更大的应用场景和未来的大规模应用来看的话,德赛西威比较看好TFT和LBS。”不过何志亮同时也表示,并非不看好其他方案,“这些技术还是会迭代,会不断提升增值点,降低它的成本,德赛西威也在持续关注。”

此外,德赛西威也进行了多年的柱镜光栅薄膜和裸眼3D算法自研,结合定制化MONO大尺寸TFT和彩色背光的匹配,解决了显示串扰和低分辨率的难题,提升了裸眼3D AR HUD的效果。

在HUD的产品形态上,也有了新的变化。一位和吉利较为熟悉的行业人士告诉新智驾,目前的AR-HUD主要以投影折射的形式实现,体积较大,对车身的内部堆叠要求很高,因此HUD的小型化是吉利关注的重要方向,有助于HUD小型化的光波导技术也得到了关注。新智驾还通过多个渠道了解到,一些消费电子企业正在研发具备HUD功能的智能眼镜,并且不久之后会向市场投放。

3、AR+HUD,开启汽车元宇宙之门

宝马近日就推出了一款智能眼镜,名为 Connected Ride,是通过将AR—HUD技术应用于骑行过程,可以将导航、速度、档位等重要数据投影在骑手的视野中。

HUD最初是应用在战斗机的光学投影技术,帮助飞机驾驶员减轻认知负荷,后面逐渐应用到汽车上。随着科技的发展,抬头显示经历了几次的技术迭代。传统HUD的投影面积不大,通常使用简单的图形或字符,投影出来的内容和道路环境无法实时融入,甚至还会干扰驾驶员看路,因此许多车主还是习惯于用手机导航。

AR-HUD是AR(增强现实技术)和HUD(抬头显示)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车用HUD。随着光学、AR、图像识别等技术不断突破,AR填补了传统HUD的短板,将数字图像信息与实景结合,使得HUD投射出来的信息与真实的驾驶环境融为一体。

相比于传统HUD仅对简单信息进行映射,AR-HUD的技术更为复杂,它还需要一个AR-Creator算法模块,可以融合导航、ADAS、车辆信号等信息,进行图像渲染及虚实重叠后,把显示模型输出给光机,最后将车辆情况、方向、速度、路况等信息投影在挡风玻璃上,提升驾驶安全性,同时也为实现全面自动驾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重要支撑。

AR-HUD相较于传统HUD成像更大,拥有更大的视场角和更远的成像距离,并且可以显示更加丰富图像信息,甚至可以在前方形成可视化的三维信息——交通、街道和转弯方向等,直接将显示效果叠加到现实路面,大大增强了驾驶员的感知和交互能力。

现阶段AR-HUD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由于AR-HUD是投射到挡光玻璃上的,能够反射光只占总强度的一小部分,因此容易受外部光线的影响。在光线强烈时呈现效果不佳,只有在雨天、夜晚、光线弱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呈现效果;此外,不同的驾驶员习惯的目视位置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投射画面模糊、错位,所以AR-HUD需要有一定的位置调节能力,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汽车进入智能化时代,人们对自然合理的人车交互需求越来越高,AR-HUD作为当下最火的人车交互系统,必将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投屏信息的主次分配,界面设计以及AR图像与实景贴合等问题。期待AR-HUD技术的发展,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汽车标配,成为人车交互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