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新老玩家同场“竞速”,LDT会成为国内基因检测企业的破局之道嘛?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10-13 10:13:20

寒冬之下,大健康企业的人员调整已不足为奇。不过,上个月泛生子裁撤LDT团队事件还是引发行业热议。

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是 IVD 的一个子集,是实验室自行研发、验证、使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很多前沿检测技术,比如NGS、伴随诊断、临床质谱等,可以简单理解为创新IVD产品的“试验田”,很多IVD产品,起初就是从LDT转化而来。

去年底以来,北京、上海、广州陆续发布新政,竭力将LDT模式扩大化、监管清晰化,这本该是企业“大显身手”的好时机,但行业却接连出现“变数”,不少企业反方向“激流勇退”,这不是一家企业的选择,而是代表了一部分国内新生代IVD企业当下的困境。

新老玩家同场“竞速”,LDT会成为国内基因检测企业的破局之道嘛?

LDT是IVD产品的必经之路,而非救命灵丹

对于LDT来说,之前很多人的认识就是将检测服务外包给独立医学实验室,实际上不是这样,这种模式叫ICL,国内早就存在,不过外包的检测项目所使用的试剂,需要获得IVD证书才行。

实际上,LDT可以认为是不需要考虑检测系统实验室间误差的IVD试剂。对于临床来说,无论是LDT还是IVD,对检测系统的要求并没有降低,患者样本要经历采样、检测和临床判读三个阶段,才能转化为诊断结果。IVD产品就是能够完成三个阶段标准化,可以依靠其所产生的标准化信息进行诊断,由于实现了标准化,所以这些信息实际上可以选择不同的第三方来生成。

而LDT则是有一些过程和内容无法标准化的检测系统,在这里会产生一些系统误差,为了消除它们,需要检测实验室和临床双方能够实现长期共识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医院自身的检验科来承担这个责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共建实验室模式。

在LDT业务比较成熟的美国,这方面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根据美国临床病理学会和临床实验室改进咨询委员会的定义,即: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采用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试验方法,以诊断为目的,分析DNA、RNA、蛋白生物标志物等的体外诊断项目,仅能在研发的实验室使用,可使用购买或者自制的试剂,但不能销售给其他实验室、医院或医生。

所以我们也可以认为LDT本身就是转化为IVD产品前的过渡产物,主要目标还是给很多新技术一个积累临床数据的途径,降低整个创新成本,因为最终要成为IVD产品的话,是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撑的,但如果这些费用都由企业来承担的话,恐怕行业也就无法持续下去了。

所以,虽然国内现在还在探讨和摸索LDT模式,但我们相信,最终还是会像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学习,毕竟现在无论药品还是器械,其监管模式都在与国际接轨。而事情也确实是这么发展的,比如在今年春节前,北京的6个试点医院就是采用共建模式。对于那些只做院外检测的基因检测公司而言,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

痛点在哪里

LDT(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即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或实验室研发诊断试剂。

与 IVD的区别,从服务对象上,LDT主要对象是没有相关检测能力的医院、ICL、药企等;IVD则反之。

从实施主体看,IVD受严格监管,需经过NMPA\FDA等主管部门审批,毕竟是批量进入市场,而LDT则门槛较低,一般仅限在实验室内部使用,不可像IVD试剂一样出售给任何其他机构实验室。

虽然二者所需监管模式不一,但二者本质都是诊断检测,可互相转换。

目前医药医疗体系较为完善的欧美也并无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FDA与CMS两监管部门,一方面,FDA因LDT出现的新风险逐渐强化监管,而另一边,CMS及其关联方,则是希望在原有框架上去解决问题,时常处在博弈过程。

总的一个趋势,并无先例可参照,需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

LDT还处在加强监管以控制风险和社会影响的阶段,可以说随着基因检测、大量ICL兴起等新技术新业态出现,LDT使用范围扩大、风险增多等新特征,正在突破原有监管框架,这也是国内相关政策需对民众患者负责,不敢大跨步迈出的原因之一。

新老玩家同场“竞速”,LDT会成为国内基因检测企业的破局之道嘛?

蛋糕扩大下,新老玩家同场“竞速”

NGS临检企业是LDT的核心拥趸。在众多NGS项目IVD注册这条路难以走通的情况下,LDT似乎成为唯一合规的路径。

在NGS行业上游:测序设备生产商从全球范围看被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其中Illumina是绝对主流,行业地位难以撼动。

在NGS行业中游:国内企业燃石医学与泛生子,在NGS领域位列第一梯队。

燃石医学是国内NGS伴随诊断龙头,成立于2014年,于2018年7月获批NMPA颁发三类医疗器械产品,被誉为中国 “肿瘤NGS试剂盒第一证”。

2022 年,收入5.632 亿元,同比+10.9%。

其中中心实验室业务(类似LDT,分为院内和院外)收入 3.148 亿元,与 2021 年的3.194 亿元相比保持相对稳定。

泛生子成立于2015年,一直旗帜鲜明地进行LDT+IVD双轨并行业务布局。

2022 年,泛生子营收6.507 亿元,同比+22.3%。

其中,通过提供 LDT 服务获得的收入5.423亿元,同比+60.5%,占比总营收83.3%,依赖于新冠检测贡献(2020和2021年,泛生子LDT渠道营收占公司总营收的65%)。

此外,一些传统分子诊断企业,今年频繁露面LDT领域。

2023年初,圣湘与国内几家头部三甲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精准基因组学检测中心,开展LDT项目;同时提及,公司将充分把握LDT新政带来的重大市场机遇,快速推出更多与临床需求更为紧密、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方案。

5月12日,金域医学以“搅局者”的姿态出现,一把将肿瘤基因检测的终端价格击穿至3000元,相比之下,经测算,燃石医学中心实验室模式下的患者人均支出超过万元,引发行业剧烈震动。

在技术和渠道的支撑之下,老牌企业入局LDT之心昭然若揭。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在提案中就提到,建议进一步加速推进医疗机构由点及面的LDT试点。

老牌企业“搅局”LDT,结合自身原本优势,只要把模式理顺,可推动行业的齿轮加速转动。

总结

在医保DRG/DIP支付改革、集采、医疗控费等新形式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本身已然存在的LDT模式在IVD企业里的份量也被不断拔高,作为IVD的前移战场,其意义不仅在于现金回流快的表面好处,更在于它提供了过渡到IVD的机会,尚且不论解决社会问题的情怀,单其回报利润也足以吸引IVD企业。

以罕见病为例,虽然单病种患病人数少,但总人数多,全球约有3.5亿罕见病患者,超过全球癌症与艾滋病患者的总和。中国罕见病患者数量超过2000万,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人。可以造福患者,其长周期高成本在缺乏医疗保障也确实造成难以推广,IVD企业是否也可主动出击,探索一种先使用、后谈回流的合作模式,不局限医疗机构,放大合作边界。来延续IVD注册申请的漫长过程,达到最终的成果。

总而言之,LDT模式对一家坚守创新,有完善的开发、产业转化、质量保障的IVD企业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积极参与树立典范的机会,应主动探索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