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奇致激光IPO获受理,北交所上市潮将至?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10-16 16:35:57

奇致激光已于2023年9月28日正式获北京证券交易所(简称“北交所”)受理,保荐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

据资料显示,奇致激光成立于 2001 年 9 月 28 日,2015 年 7 月 24 日于新三板挂牌。主要从事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代理,产品包括面向美容和泌尿外科等领域的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下游客户涵盖各级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经销企业及美容机构等。

公司产品涉及强脉冲光/紫外准分子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气体激光、LED 光等多种技术,临床应用已覆盖皮肤科、泌尿外科及眼科治疗等多个领域,产品种类丰富且临床应用较广。其中,应用于皮肤治疗领域的强脉冲光治疗仪和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的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多波长激光治疗机、眼科强脉冲光治疗仪均为国内首个获得该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其升级、迭代产品目前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本次IPO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股,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不超过本次发行股份数量的15%,拟投入募资3.12亿元,将用于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

2021年6月27日,奇致激光发布“收购报告书”称,北京新氧万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已与奇致激光及其股东武汉泽奇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最终协议,将以7.91亿元的总价收购奇致激光84.49%的股份。三天之后,奇致激光宣布因公司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需要,决定终止在精选层挂牌的工作。

目前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已经平移进入北交所。曾想冲击新三板精选层的奇致激光在两年后,再次开启了IPO之路。2023 年 6 月 12 日向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湖北监管局报送了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登记申请材料。湖北监管局于 2023 年 6 月 14 日对公司提交的辅导备案申请予以受理,公司自 2023 年 6 月 14 日开始进入辅导期。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时间,奇致激光的募资规模翻了4倍多,已经接近自身的总资产规模。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奇致激光资产总额为3.84亿元。

因其优异的业绩表现和行业地位,奇致激光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北交所的受理。

诞生于武汉,奇致激光背后站着一位女掌门——彭国红。出生于1958年,彭国红毕业后就进入了激光行业,于2001年将激光技术与医疗美容结合,联合成立了奇致激光。鲜为人知的是,国内“光子嫩肤”这一概念正是她引入且命名。

这一次,奇致激光选择在北交所挂牌,堪称当下专精特新“小巨人”集体冲刺北交所的一缕生动写照。

01

女CEO创业

光子嫩肤第一人要敲钟了

奇致激光的故事,要从她说起。

彭国红,早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化学专业,后来进入中国最早的工业激光生产企业之一——楚天激光集团。彼时公司处于成立初期,连办公室都是租的,但彭国红认定这是一门能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坚持了下来。

几年后,彭国红考入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华中工学院,期间她调入了公司的销售部。1996年,彭国红顺利毕业,同时晋升为策划部部长,进入了管理层。

1998年,彭国红迎来事业转折点——集团开始谋划与一家国外知名激光医疗仪器制造商合资成立子公司的事情,她作为公司“元老”,自然而然地参与了谈判。几次沟通下来,彭国红得到赏识,在2001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和总经理,见证了奇致激光的诞生。

一次偶然赴美学习,彭国红看中了一款名叫“光子返老还童”的激光美容仪器。她被其提亮肤色、消除皱纹、改善毛孔等功效吸引,决定将这种技术国产化,还创造了一个本土名字——光子嫩肤。

2002年,彭国红带领团队研发出中国第一台光子嫩肤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时至今日,奇致激光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激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为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一路走来,奇致激光身后集结一众投资人。资料显示,2015年,奇致激光获得楚商资本和西江创投的战略融资,这也是奇致激光首次接受外部融资,不久后便挂牌新三板;2016年,奇致激光先后完成两轮定增;不到一年,公司再次以战略投资的方式,引进光谷人才基金等投资机构。

为人熟知的是2021年,国内最大的垂直类医美平台新氧科技,以7.9亿元的价格卖下了奇致激光约85%的股份,成为控股股东。招股书显示,目前奇致激光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新氧创始人金星。股东名单中,新氧及其子公司泽奇科技各持股约45.9%和41.7%,而彭国红则持股约4.2%,为第三大股东。

奇致激光IPO获受理,北交所上市潮将至?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奇致激光资产总额为3.84亿元。随着新三板精选层公司平移进入北交所,奇致激光再次开启了IPO之路。也许不久后,彭国红将收获人生中的第一个IPO。

02

奇致激光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次IPO奇致激光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000万股,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发行的股份不超过本次发行股份数量的15%,拟投入募资3.12亿元,将用于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医疗器械新品研发项目与营销服务网络及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

据悉,奇致激光成立于2001年9月28日,主要从事激光及其他光电类医疗设备的研发、生产、代理及销售,同时向客户提供备品备件销售及维保服务。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激光及其他光电医疗类设备提供商,产品包括光治疗设备、激光手术设备及其他,面向皮肤科、泌尿外科和眼科治疗等领域,公司客户主要包括各级医疗机构和医疗器械经销企业。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奇致激光拥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并于2021 年12月成为湖北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8月成为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97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 39 项(含1项美国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1项以及外观设计专利27项。

奇致激光IPO获受理,北交所上市潮将至?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1141.81万元、2002.06万元、1533.62万元及 444.6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35%、8.33%、6.26%及7.11%,研发投入整体占比较高。

公司产品涉及强脉冲光/紫外准分子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气体激光、LED 光等多种技术,临床应用已覆盖皮肤科、泌尿外科及眼科治疗等多个领域,产品种类丰富且临床应用较广。其中,应用于皮肤治疗领域的强脉冲光治疗仪和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的半导体激光治疗机、多波长激光治疗机、眼科强脉冲光治疗仪均为国内首个获得该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产品,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其升级、迭代产品目前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2020~2022年,该公司分别营收1.8亿元、2.4亿元、2.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2883.4万元、3356.8万元、4022.3万元,呈现递增状态。

奇致激光表示,公司在保证产品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国内同类型产品的价格,为医疗机构提供了进口产 品的平价替代方案,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未来,将不断加大在研发团队建设和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巩固和提升在强脉冲光、紫外准分子光、固体激光、半导体激光等多种技术领域的地位。

03

IPO换道

北交所上市潮来了?

透过奇致激光,更重要的一幕徐徐拉开——北交所大门正在敞开。

正如大家所见,一边是深交所上交所正在收紧IPO节奏;另一边,北交所则在不断扩容。

尤其9月初,证监会一纸《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深改19条”)出炉,引发不小轰动——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直接IPO并在北交所上市,优化‘挂牌满12个月’的口径,取消企业上创新层1000万融资要求……一时间,北交所被寄予厚望。

于是,崭新一幕悄然出现——曾在其他板块受挫的企业,开始将IPO的希望转向北交所。

比如曾两次冲击科创板失利的丹娜生物。早在2014年,哈佛大学博士周泽奇成立了这家体外诊断公司,于2020年底开启科创板冲刺之路,但很快就以“估值水平不能提前公司价值”主动撤回上市申请。2022年,丹娜生物第二次冲击科创板,但中途改为申报北交所,递交了新三板挂牌申请。直至今年9月中旬,丹娜生物再次辅导备案,拟北交所上市。

还有旭宇光电,几乎同一时间启动了北交所IPO,开始辅导备案。这是一家LED封装器件研发企业,2011年由林金填成立,是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曾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同样于2020年末开始闯关科创板,后来失利,如今转战北交所。

以及武汉珈创生物,堪称近年来上市最坎坷的企业之一。71岁武大教授郑从义2011年成立了珈创生物,2019年获得达晨财智战略融资,一年后申请科创板上市。2022年,珈创生物换道创业板,却在半年后主动撤回。如今,珈创生物又将IPO目光锁定在北交所,9月初辅导备案。

这样的案例正在越来越多,比如两次上市失败的网进科技、折戟科创板的天威新材、撤回IPO申报的天光实生物、终止主板IPO辅导的捷众科技.....纷纷在近两个月转战北交所。

转板常态化,正在成为IPO市场的新现象。曾有投行人士透露,北交所利好政策发布后,不少保荐人连夜重新审视了手上冲刺科创板和创业板的项目,希望能多做北交所项目。

事实上,这样的行动确实已经开始了——“19条深改“发布后的一个月,已有至少30家北交所IPO企业进行辅导备案或者完成辅导备案,扩容之势明显。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北交所上市门槛并不低——仅周期而言,从北交所受理上市材料之日起算,北交所形成审核意见2个月、报证监会完成注册20个工作日,大概需要3个月;而北交所审核通过的,向证监会报送审核意见和企业上市申请文件,当中涉及的书面资料及审核要求,严格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向主板看齐。

无论如何,国内IPO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前三季度,A股共有187家上市中企获得VC/PE支持,其中,北交所上半年共30家VC/PE支持IPO,数量同比上升57.9%。

而这只是一个开始。一周前,《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7号—转板》正式发布,当中提出了一条IPO路径:创新层挂牌满一年后北交所上市,上市满一年后选择是否转入沪深交易所。

也许,北交所窗口期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