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值爆发前夜,未来,最大市场在中国?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11-07 09:51:06

中国在机器人远程手术领域已创造了多个全球“首次”。全球首个远程机器人手术、全球距离最远的机器人手术、全球首例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等都是中国完成的。

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以37%的增速增长,远高于全球的23%;预计到2030年将超709亿元。

超高的市场增速叠加5G技术,未来,中国或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手术应用市场。

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值爆发前夜,未来,最大市场在中国?

竞争激烈,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值爆发前夜

“前些天,我在墨尔本参加全球机器人外科学会年会,新的手术机器人有7家,其中6家是中国的,很厉害,”薛蔚分享道。从以往的模仿、跟随,到现在有自己的思路、在一些术式上超越进口,正是国产手术机器人展现出的潜力。

相比于开放式手术、传统微创外科手术,通过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对于患者和医生而言都有一系列的益处。

从患者角度而言,通过手术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可以实现小切口、更小创伤;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疼痛感更轻等效果。对于医生而言,通过手术机器人模拟培训,将缩短手术的学习曲线;并且能够降低医生体力、操作技术的要求,能够延长医生的职业生涯。

过去十年,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迅猛,在技术层面的突破推动着这一赛道的发展。“首先,机器人本体技术的产业链和底层技术取得了很大突破,在过去20-30年间,做一个本体往往需要3-5年,但现在半年到一年时间就能做出来;第二,机器人技术图谱中,图像技术非常关键,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图像导航技术突破很大;第三,医工交叉合作更加通畅,能将医生的想法、所需要的工具流程逐步工程化。”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苏州协同创新医用机器人研究院院长孙立宁总结道。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长至41.9亿元,五年间复合增长率为47.6%,预计2025年该市场将达到188.8亿元。快速增长的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资本方加入其中。

在生命健康赛道凛冽的寒冬,尽管手术机器人的融资也受到冲击,但从交易事件数来看,仍维持着一定稳态:2021年、2022年、2023年1-8月,该领域的融资交易分别为30起、29起、21起。数十、上百家公司站在同一赛道,既显示出一级市场资本对国产手术机器人热切的关注,也从显示出这一赛道竞争的激烈。

“手术机器人厂商的竞争,不只是国内同行、乃至进口设备的对比和竞争,而是面临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手段的竞争。”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梁卫彬指出,一些同类公司只是在做fast follow,投资人必然会关注手术机器人厂商的产品力、创新力,以及是否有全球原创、独立干净的知识产权,能够面对来自全球的竞争。

以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例,达芬奇之后,国产品牌微创、威高、康多、精锋的机器人陆续上市,形成了“1(进口)+4(国产)”的竞争态势,随后还将有主打单孔腔镜机器人的术锐、主打分体式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瑞龙诺赋等更多国产玩家加入其中。

骨科赛道则更加拥挤,目前已经有18家骨科手术机器人获NMPA批准上市,其中3家进口、15家国产,脊柱外科、关节置换机器人几乎平分秋色。其中,9款产品于2022年获批,入院的商业化进程可谓是刚刚开始。

差异化是本土品牌的竞争保证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本土化生产,将改变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格局,国产品牌应如何应对?

除了在技术层面进行追赶,国产手术机器人还需根据国内实际情况提供更优秀的场景解决方案。

腔镜手术机器人进行的微创手术,按照切口的数量可以分为多孔和单孔两种术式。目前市面上多数机器人都采用的是多孔术式,多孔术式实际上是切一个大孔和多个小孔,对患者而言并不友好。相比之下,单孔的优势更加突出,但同时技术门槛也相对更高。

2018年,美国FDA批准达芬奇SP单孔手术机器人上市,适用于泌尿外科、妇产科、口腔科等手术。目前,该产品尚未进入我国。这给国内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时间窗口,如微创医疗、术锐和精锋医疗都进行了研发布局。目前,这3家企业的相关产品都还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相比达芬奇SP单孔手术机器人已在多国获批,并开拓出多个适应证的进度,国内企业想要实现弯道超车,还需加倍努力。

触觉反馈的加入也是未来手术机器人的一个发展方向。对于医生来说,做开放手术可以用手去触诊目标组织,直观感受组织表面的纹理、弹性和形状,便于进行后续手术。而现在临床上使用的手术机器人,普遍不能产生触觉反馈。手术机器人扫描出目标组织并从多个维度展现给医生,仍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因此,目前相关企业大都以相对容易实现的力反馈为切入点进行研发。

此外,国内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同样可以应用于手术机器人研发当中。

就在前不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机器人远程手术中心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阿拉尔医院手术室成功完成全球首例5G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肝脏切除手术。相隔5000公里的并肩协作,离不开两地医护团队的高超技术,也离不开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协助。

如今,远程机器人手术有效解决了医疗资源不平衡的问题,而医学伦理问题如床旁团队在紧急状态如何介入、医疗责任划分以及监管问题等尚待解决。

国内手术机器人企业可以在竞争对手尚未关注的方向上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形成差异化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跨国械企本土化的进程不会停止,GE、飞利浦、西门子等先后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实现本土化布局,未来或将有更多的跨国械企落户本地。跨国企业的本土化战略以及市场推广能力或将为国内企业的商业化道路带来更大挑战。

具体到手术机器人领域,直观复星经过多年的深耕,使得行业龙头将生产制造和研发创新等优质资源布置在本土,必然也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国内企业还仅仅只是套用国产替代的政策红利,那么必然会在将来的市场化竞争中败下阵来。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产品能力、商业化能力,提高品牌价值和影响力,国内企业才能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

国产手术机器人正值爆发前夜,未来,最大市场在中国?

5G赋予无限空间

未来,最大市场在中国?

手术机器人的光明未来很大程度来自于“远程手术”。

外科手术在经历了第一代开放手术(19世纪初至今),第二代传统微创手术MIS(20世纪80年代至今),第三代机器人手术RAS(2000年至今)后,或许即将进入远程精准手术时代,而手术机器人就是重要“助手”。

当前,全球首个远程机器人手术、全球距离最远的机器人手术、全球首例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等都是中国完成的。

而5G技术叠加庞大的人口基数、辽阔的地域,或许将让中国成为手术机器人的最大市场。

对于远程手术而言,“时间差”是最致命的,或将造成缝针、切除等动作的极大变形。5G技术的成熟,在客观上这一问题已解决。

而在实际操作上,以达芬奇为代表的外资手术机器人或仍将“缺席”这场革命性盛会,最大原因在于北美、欧洲等海外高昂的5G通讯成本和较低的覆盖率。

根据5G Americas数据,截至2023年9月15日,美国和加拿大的5G商用部署数量仅为17个,覆盖范围不详。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末,全国5G基站总数达273.3万个,覆盖中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网络规模全球第一。这为5G超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更能大幅降低通讯费用,具有成本优势。

2023年以来,远程手术开始在中国临床快速拓展。

截至目前,中国电信与国产手术机器人联合,已实现包括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数十家医院面向新疆、西藏、甘肃、内蒙古等地区各级医院的数十台基于5G切片专网保障的远程手术。

手术难度越高,手术机器人的作用就越大。由于高效连接起大三甲顶级专家与基层患者,让看病、治疗不再难;也将手术机器人的增量市场引向了更广泛的县域基层。即使不纳入医保,相信广大二、三线城市,县域基层的普通家庭,愿意自费由大三甲专家进行远程手术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