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温州“化工大王”让谈塑不再色变:一门七冠军,华峰是怎么练成的?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11-17 10:14:19

我们生活中的塑料制品比如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很多都是高分子材料,降解起来非常困难。这些未被降解的材料会不断的堆积,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通过食物链最终到达最高级的消费者——人的身体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

以前鞋底原料是从石油化工里提取,现在可以从玉米里提取加工而成,不仅透气还更环保、可再生。

11月2日,浙江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研发车间里,技术负责人介绍,“高生物基含量环保型中底用聚氨酯原液”刚刚获得了新的发明专利。不断突破新技术,近几年,位于温州瑞安市的华峰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华峰新材料、华峰超纤材料、华峰热塑性聚氨酯、华峰铝业等4家公司和纺织高性能纤维、革用聚氨酯树脂、己二酸产品等3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

1、华峰化学与尤小平

2006年上市的时候只有氨纶业务,后来2019年把聚氨酯原液和己二酸业务注入了上市公司后才改名为华峰化学。

不过,虽然氨纶业务先上市,但华峰化学的看家业务实际上一直都是聚氨酯原液,90年代也是靠着聚氨酯原液起家的。

而说到起家,当然就绕不开华峰化学的创始人,人称温州“化工大王”的尤小平。

温州“化工大王”让谈塑不再色变:一门七冠军,华峰是怎么练成的?

尤小平出生于浙江瑞安,地地道道的温州人,没上过大学,1973年,15岁刚刚高中毕业就直接参加工作,进入了当地一家塑料厂,开始与化工打交道。

国企比较看重资历,尤小平干了11年才当上了塑料厂的副厂长,然后又干了7年,才升为厂长,还好尤小平参加工作时年龄小,当上厂长的时候才33岁,正当年。

尤小平管的塑料厂也做塑料鞋底,而90年代一种新型的鞋底制作材料正在快速发展。

曾经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鞋底材料主要是橡胶和塑料,这两种材料做鞋底总是差那么点意思,橡胶太软,塑料又太硬,但暂时又找不到居中的替代品。

而1986年,我国从日本引进了一种叫聚氨酯鞋底原液的生产技术,聚氨酯的弹性正好介于橡胶和塑料之间,用来做鞋底是太合适不过了。

既然叫聚氨酯鞋底原液,顾名思义就是液体,倒入鞋底模具里成型后就是鞋底成品了,这种新型材料从90年代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制鞋。

尤小平在一次外出考察中就接触到了聚氨酯原液这种东西,他觉得很有搞头,回到厂里后就建议上这个东西,但报告却被上面打回来了。

尤小平不甘心,继续上蹿下跳了一年多,仍然是没有任何进展,最后,尤小平心一横,既然厂子里不能干,那就自己出去干得了。

1995年,尤小平辞去塑料厂厂长的职务,创立了瑞安市华峰聚氨酯实业有限公司,直接引进现成的技术和设备,当年就实现了投产并上市销售。

当然,也得亏是在温州这个地方办厂,尤小平的聚氨酯原液生产和销售规模才得以迅速扩大,并成为国内龙头。温州还有一个别称叫“鞋都”,公开数据显示,2000年温州鞋的产量足足占了全国的1/4,尤小平近水楼台先得月,想不挣钱都不行。

那氨纶又是什么时候上的呢,其实,氨纶又叫聚氨酯纤维,与聚氨酯原液的生产原料都差不多,都是一个链条上的东西。

至于己二酸这个中间产品,除了自用生产聚氨酯,还能做尼龙和工程塑料,尤小平以前是塑料厂的,原来积累的客户资源也不能浪费了啊。

所以,三个产品方向老早就定下了,到现在,生产工艺和技术可能已经升级很多代了,但方向始终没变,因为专一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称王。

2、“一门七冠军”实属罕见,华峰如何练成?

“冠军企业”往往强调专精特新。可以说,聚焦主业、聚力创新、聚合数智是华峰集团“夺冠”的“密码”。30余年坚守主业,久久为功,华峰集团在新材料行业各细分领域,咬定聚氨酯制品材料、聚酰胺材料等4条完整产业链这个“青山”不放松,产业由石油基向生物基、碳中和、可降解、水性(无溶剂)等现代再生材料转变,产品结构也由中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精益求精”,截至目前,已获得授权专利723项、制修订标准175项,仅华峰新材料公司就有49项授权专利和制修订17项国家及行业标准。

新技术为新市场“开路”,技术的创新使华峰新材料产品由原来硬邦邦的鞋底变成如今轻质高弹又有韧性,产品还应用于共享单车实心轮胎、3D打印材料、汽车配件、工业制造、医疗器材等领域。

温州“化工大王”让谈塑不再色变:一门七冠军,华峰是怎么练成的?

“在科技强企的赛道上竞逐,必须敢于科技创新投入、舍得投入、善于投入。”华峰集团董事长尤飞宇说,近几年来,企业每年投入超20亿元用于科技研发,再通过创新平台搭建、创新人才集聚,在构筑好知识产权“护城河”的同时,涌现出一批“杀手锏”的技术和创新产品,促使企业真正从市场冠军走向创新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