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需求严苛!载人月球车“望舒之撵”未来挑战众多
“嫦娥”号月球探测器,“天宫”空间站,“墨子”号量子实验卫星“墨子”号,“天问”行星探测计划......厚重的传统文化,为中国现代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满满的灵感,让星辰大海的征途充满了浪漫。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初选结果,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研制方案“望舒之辇”入选,它的命名同样源自于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望舒是为月亮驾车的女神,也被借指月亮,而“辇”则是我国古代一种交通工具。该命名不仅很好地贴合了月球车的内涵,更寄托了华夏儿女世代之梦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名字充满古意,月球车整体构型的设计灵感,还和被誉为中国青铜之冠的秦始皇陵铜车马息息相关。比如圆形穹窿华盖,不仅提供了铺设太阳能电池阵的结构,解决了科学仪器设备长期供电的问题,并且在为航天员遮挡月昼强烈的阳光辐照的同时,为车上设备制造了阴影区域,从而降低了为抵抗月昼约128度高温所实施的仪器设备和电池温度控制的难度。
这些造型都是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它们集中于秦始皇的铜车马之上,在秦代就属于“遥遥领先”的硬科技产品,并且在两千多年之后,还能造福于当今的载人航天事业。
01
前望舒使先驱兮
“望舒”一词出自屈原《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天空为“碧落”,大地作“坤灵”,高山称“翠微”,深海名“沧渊”,日为“扶光”,星为“白榆”。古人对每一缕风、每一片雪都给予了名字,用普通的字词组成余韵悠长的雅致名字,是古人的诗情画意。
“望舒”即古人对月亮的雅称,也作明舒、素舒、圆舒等。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它是“月御”,即为月亮驾车的神仙。
当中国古典元素遇到现代科学,中国人骨子里那份浪漫蔓延到了月球与宇宙之中。
比如中国天文学家在2008年发现的首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恒星,被命名为“望舒”和“羲和”,寓意为月神和太阳女神。
此次为载人月球车取“望舒”之名,展示了设计者想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科技之中的巧思,用独一无二的雅称来让世界记住中国。
02
“出舆入辇 ”显权贵
“辇”是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大部分时候指古代用人拉的车,还可以指代古代权贵的车子。
《史记‧货殖传》记载:“卓氏见虏略,独夫妻推辇,行诣迁处。”这里的辇是指靠人拉的车。杜甫《哀江头诗》写道:“昭阳殿裡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这里的辇,则是指代皇帝专驾。
看金文的“辇”字,也许更能直观认识到何为人来拉车。
西汉枚乘在汉赋《七发》中写道:“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蹶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这是成语“出舆入辇”的来处,其中的“舆”与“辇”都是权贵出行的交通工具。
其实,要论古人使用车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当时就有人开始使用奚仲造车技术了。
在历史演变中,“车”的结构和功能不断被改变。先是专门用于宫廷权贵,弃马等牲畜而以人拉车前行,往往前呼后拥,被称为“辇”。之后的发展中,为了展示乘坐者与众不同的身份和地位,“车”的车轮部分被抛弃,改为靠人抬而行,称为“舆”。最常见的“舆”,就是进一步平民化后的轿子了。
载人月球车被称为“辇”,从外形就更为贴合,最关键的特征就是明显的大尺度车轮设计,这表明了它“辇”的身份。
春秋时期,淳于髡在《王度记》中这样记载 :“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中国古代以拉车的马匹数量来区分不同阶级地位,所谓“天子驾六”,就是指皇帝所乘坐的马车有六匹马拉载。
“望舒之辇”的六个独立驱动的车轮,正代表拉车的六匹马。设计者独具匠心,为中国航天员打造了独一份的“车驾”。
03
展示大国风范和文化底蕴
自从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月以来,人类就一直在探索开发利用月球的可能性。作为中国载人月球车,该以什么模样出现在世界面前?
既现代又传统、既精巧又内敛、既华丽又低调,展示中华民族积攒下的泱泱大国风范与底蕴,大概是“望舒之辇”设计团队的初衷。
虽然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出土铜车马关键元素为灵感,但这款月球车又并不是简单参考铜车马的造型,而是做了许多精巧设计。
比如,设计有特色又实用美观的大规格车轮,作为“辇”的标记。
大车轮毂上应用了“来氏太极图”造型,展示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
作为车顶的圆形穹窿华盖凸显了月球车的华丽与尊贵,它还为太阳能电池板提供了结构支撑,为航天员遮挡月昼强烈的阳光辐照,降低了为抵抗月昼约128度高温所实施的仪器设备和电池温度控制的难度;
月球车的显示器支架采用了“缰绳”造型,寓意驾驭这台月球车的航天员是“载人探月的践行者”;
六轮独立驱动意喻六匹马拉动“辇”,用中国的传统礼仪的最高规格给予航天员崇高礼遇。
04
月面环境挑战众多
月球车是能够在月球表面行驶并完成探测、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等复杂任务的专用车辆,学名叫做“月面巡视器”。特别是载人月球车,能够大大拓展航天员在月球上的活动范围,减少体力消耗,还便于存放航天员采集的月球样本,哪怕貌似简陋,仍要克服诸多挑战。
首先,必须适应独特的重力环境。众所周知,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6,更大更重的载人月球车会遭遇更大幅度的“减重”,进而面临削弱抓地力的风险。如果车辆采用常见的橡胶轮胎,那么轮胎很可能出现压力下降、形状异常等情况,无法正常工作,显著影响行驶效率和安全性。
其次,路况复杂不容忽视。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主要是由天体所产生的碎片经过长期磨碎、混合而成的。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和水循环,所以没有风雨侵蚀、平整月球表面,导致月面崎岖不平,地形变化比地球表面更加无规律,加上月壤非常细小、锋利、黏稠,很可能刺穿、划伤、堵塞车轮等驱动机构。载人月球车必须克服重重路障,确保前进、后退、转弯、爬坡“样样在行”,选用的材料、结构和测试过程必须经得起剧烈“折腾”,还要考虑驾驶符合人机工效学原理。
第三,强辐射环境难以回避。地月空间、月球表面辐射的类型、能量、强度都与地球附近大不一样。比如,月球没有保护层来阻挡太阳辐射,嫦娥四号探测器曾发现,月背着陆区的粒子辐射剂量是地表的300倍。所以,载人月球车的机械部件以及对辐射异常敏感的高集成度微电子元器件都必须采取严格的抗辐射、耐腐蚀和耐老化措施。与无人月球车相比,航天员是载人月球车的防辐射“薄弱环节”和照顾重点。
第四,剧烈温差有待克服。缺乏空气和水,加上月壤热导率极低,导致月球表面温度变化剧烈,同一地点的昼夜温差超过300摄氏度并不罕见。橡胶等材料很容易老化、变硬、开裂、脱落,以至于基本上不会被载人月球车选用。在“阿波罗”任务中,载人月球车是“简易敞篷车架”,航天员为避免遭受极端温度和辐射伤害,大部分“登月时间”其实是躲在舱内的。新一代载人月球车选用材料必须具有很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不会因温度变化而失去弹性和强度,还要自备“空调”,随时持续调节温度,使航天员登月时间更加“名副其实”。
此外,载人月球车必须适应航天发射的特殊力学环境和空间环境的考验。例如,在火箭升空和月面着陆过程中,载人月球车都要克服冲击、振动、过载和噪声考验。
05
“衣食住行”需求严苛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载人月球车将是航天员在月面开展科考和驻留活动的唯一交通工具。围绕着人的需求出发,载人月球车要满足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衣”“食”“住”“行”。
日本大型密闭式载人月球车想象图
“衣”——月球车需要“铠甲”。航天员登陆月球后,连同载人月球车一起完全暴露在强烈宇宙射线下,保障健康不能完全指望航天服,而电子遥控系统很难保证万无一失,又对通信系统的多项指标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另外,月面相对平整区域的月壤厚度可达5~6米,载人月球车行驶时更易带起大量细微颗粒,覆盖仪器设备,影响工作效率与数据分析准确性,甚至威胁人员安全。因此,“铠甲”既要防护强度好,又要“无微不至”。
“食”——月球车离不开稳定、充沛的能量。当前,无人月球车多采用太阳能电池结合同位素热源的能源供给方案。载人月球车能耗更大,对供能持续性、稳定性的要求也更高。
每个月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这成为国外一些载人月球车和月面居住舱设计方案的供能持续时间指标。那么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载人月球车无法指望太阳能供电,必须创新“开源节流”的技术设计模式。
“住”——航天员如果频繁进入太空舱内,躲避辐射和极端温度,势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加速消耗载人月球车的能源。所以,载人月球车发展为“月球房车”,很可能是大势所趋。
这不仅对载人月球车的“铠甲”和能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使其温控系统面临挑战:必须灵敏地测量温度变化,迅速转移热量,保持内部温度均衡。显然,载人月球车不同部位的材料选择必须精心筹划。
“行”——载人月球车在月面行驶,不仅要靠特殊车轮克服恶劣地形。一方面,地球团队指令传输会有时延,载人月球车需要及时处理路况信息,更强调自主性,既要求驾驶员注意路况,又少不了人工智能支持。另一方面,想在月面认路,载人月球车的探测设备功不可没,如果再得到空中遥感支持,必将事半功倍。
06
新技术助力驰骋
载人月球车想要在月面安全地开展活动,最基本的准备是“穿好衣”。针对辐射威胁,除了采用传统的电磁防护材料外,有科研人员提出了新思路:在恰当时机巧妙部署一系列磁铁,在载人月球车周围产生稳定磁场,相当于为它“穿上隐形电磁防护铠甲”。这样不仅有望屏蔽和抵消电磁辐射的不良影响,还可以吸附月尘微粒,解决载人月球车的“难言之隐”。
寒冷月夜,太阳能电池暂停使用,怎么办?不少载人月球车方案选用同位素热源。这种“核电池”利用同位素衰变原理释放能量,有的型号重量仅有160克,体积仅有18立方毫米,如果换用提供同样功率的化学电池,则重量几乎与成人体重一样。显然,同位素热源促使供能装置小型化、轻量化,帮助载人月球车储备足够的“口粮”。
当然,如果对体积、重量的要求不那么严苛,又进一步解决了月球资源原位利用难题,燃料电池或许也有机会为载人月球车所用。
此外,高效热管、相变储能、可变发射率热控器件等先进热控技术也有望助力载人月球车保暖:白天,足够的热量被收集、储存在相变材料中;夜晚,通过相变将热量释放出来,经过高效流体热管环路,创造舒适环境。
采用“钢琴线”保持弹力的网眼式轮胎逐渐成为外星球漫游车的选择,载人月球车也不例外。针对月球的复杂地貌,独立驱动的多轮摇臂式行走系统颇有优势,每个车轮都可以自行调整高度,就像人体各个关节一样互助协作,使月球车必要时成为“爬行高手”。再考虑到月面重力和月壤的特殊性,载人月球车也许可以尝试火箭动力跳跃和类似雪橇的滑行前进,前提是充分掌握月面地形信息。
想要了解月面地形,载人月球车需要配备自主导航和智能驾驶系统,实施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或者向驾驶员提供专家辅助模式。比如,360度旋转导航相机可以提前观察地貌,系统自动编辑地图,规划行进路线。当前方遇到大于30度的斜坡、高于25厘米的石头、直径2米以上的月面撞击坑时,载人月球车可以及时收到预警,紧急绕行,减少人工干预,帮助航天员集中精力,更加科学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初选结果,新颖炫酷的元素并不少见。例如,人机智能混合增强驾驶技术、车体倾角可调设计、蠕动行驶功能等帮助航天员更加轻松、安全地驾车,座椅位置设计有助于航天员健康省力、开阔视野,巧妙的折叠展开结构同时缓解了供电、温控、空间等困难……
总之,载人月球车方案充分展示了科研人员的实力和创造力,必将帮助航天员进一步揭开月球的奥秘。
同类文章排行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怎么联系业务?
- ABB厦门工业中心“碳中和”园区示范基地落成
- 3500/22M 288055-01 表面检测系统分类性能的
- 协作机器人市场能否在后疫情时代迎来二次增长?
- 3500/33-01-00 全集成线扫描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5SHX1960L0006 3BHB016120R0002
- 辉瑞6年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历程与成果
- 3500/34 125696-01 相机用于开发眼睛研究的瞳
- 5SHY4045L0003 3BHB021400 克服制造
最新资讯文章
- CI535V26 3BSE022161R1 凯本隆SC30双
- SB510 3BSE000861R1 智能驾驶领域再迎新动作
- RB520 3BSE003528R1 CMA三十而立:埃夫特
- SC520 3BSE003816R1 皮尔磁即将亮相汉诺威工
- SC520M 3BSE016237R1 智辟新天地!ABB机
- CS513 3BSE000435R1 ABB赋能广东阳江能源
- MB510 3BSE002540R1 ABB推出水和废水能源
- SC510 3BSE003832R1 将人工智能嵌入全线业务
- SR511 3BSE000863R1强生公司将以7亿美元出售
- RF533 3BSE014227R1 龙沙从罗氏收购加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