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漳州风云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漳州风云

11年工业自动化配件供应商

只要您有任何找不到的型号,都可以找我们

二维码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86 153 5902 9662

联系邮箱:

geabbamy@gmail.com

当前位置: 漳州风云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华为的三十年:始于微末,差点被卖,复盘华为传奇发展史

文章作者:作者 人气:发表时间:2023-04-26 10:11:37

近年来,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一度受到政治环境和贸易战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下滑趋势。然而随着华为公司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以及在华为鸿蒙OS等领域的不懈布局,华为手机的品质和性能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最近,据余承东透露,华为手机的销量已经开始回升,华为手机将再次走向王者归来。

现在,你即便不买华为手机,也多多少少对华为这个品牌和这家公司有所了解。围绕着华为展开的话题不计其数,而这其中,要数华为手机相关问题讨论最多。

华为从2003年开始做手机,到如今已将近20年时间。如果不是因为受到制裁,华为手机很有可能仍然是中国第一,全球前三。有人说:“在智能手机行业,美国有苹果,韩国有三星,而中国则有华为”。

1、始于微末

1987年9月15日,华为诞生于深圳一栋不起眼的单元房内,那一年任正菲43岁。

华为的三十年:始于微末,差点被卖,复盘华为传奇发展史

没有人会想到,当年这一个小小的公司,几十年后会成为如此庞然大物,或许连他自己也想不到。

华为刚成立之时,任正非对企业的发展还没有什么方向,为了生存下去,什么生意挣钱就做什么。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任正非和一位处长好友叙旧,得知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民族通信产业,在好友的引荐下代理了香港鸿年公司的用户交换机。

就这样,华为误打误撞的进入了通信领域。

2、任正非为什么不让华为做手机?

把时钟拨回2002年,华为的一次会议上。会议参与人员有任正非、华为3G小组组长张利华等若干人。

此时正值华为的冬天,前有和思科的“世纪诉讼”,后有任正非爱将李一男的“叛变”,这时华为的会议,氛围非常凝重。

张利华在会议上发言:华为的3G设备只能卖一次,但是消费者一年会换好几部3G手机,中国有好几亿手机消费者。华为应该尽快立项3G手机!否则会失去巨大的市场机会。

华为的三十年:始于微末,差点被卖,复盘华为传奇发展史

任正非听了,大手啪地很响地拍桌子说: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如果回到这个会议上,就当时的形势来说,你会赞同张利华的发言,认为做手机是一个明智之举。

不怕暴露年龄的人,对于“手机中的战斗机”这一广告语应该很熟悉。这句话曾经在2007年春晚上被演员宋丹丹搬上舞台,演化出了那句更为著名的“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欧耶”,逗翻全场。

被誉为战斗机的手机,就是本世纪初成为第一的国产手机波导。2002年,波导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4%左右。2003年以1000万台的销量超越了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坐上了当时国内手机市场的铁王座。

而在前三年,国产手机的产量都在大幅增长。

1999年,13万部,国内手机市场占比2%左右;

2000年,440万部,国内手机市场占比达到8%;

2001年,1048万部,国内手机市场占比达到15%

......

从这个增长趋势上来看,在2002年这个节点入局会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如果说中国手机的发展历史上,有哪两次对国产手机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那么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这几年是一次,这决定了国产手机在功能机时代的崛起,孵化出了后来的中华酷联。

另外一次则是十年后的2010年左右,此时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这决定了国产厂商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崛起,孵化出了华米OV。

说回2002年这个节点。之所以国产手机的出货量迅猛增长,在于运营商的资费大为降低,加上手机越来越便宜,有了普及的可能;除了时机外,华为做手机是大势所趋的原因,还在于华为自己的通讯业务遭遇到寒冬。

外有和思科的诉讼,内有和李一男创立的港湾“对垒”,华为内外受敌不说,还因为过于专注在GSM,而错失了CDMA的发展。此外,华为因为拒绝做小灵通手机,让国内竞争对手中兴抓住了小灵通的机会,开始迅速成长。

任坚决拒绝的原因,则要从1994年说起。

华为其实早在1994年就成立了一个终端事业部,负责终端产品的研发。但是当时开发的不是手机,而是固定电话机终端。但是当时的固定电话利润低、华为又外包生产,导致质量非常差。

据当时的华为员工戴辉回忆,华为春节时将这些电话机打折销售给员工,带回家孝顺父母,但是拿回家发现基本用不了。不防雷,打一次雷,就会坏一批。

更尴尬的是,华为将自家的电话机作为礼品送给客户,故障连连,被调侃:你们连无绳电话都做不好,怎么能做好基站?

这句话可以看到华为当时的处境,终端不仅没做好反而严重影响到了华为的品牌形象。最终,任正非没办法只能以亏损2个多亿的代价止损离场。

这次出师不利,让任正非提出:“华为以后再也不搞终端了”,“谁再提搞终端,谁就滚蛋”。

虽然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2002年的形势对于华为,做手机是箭在弦上。

于是,经过多次研讨,任正非在一次会议上再次听了张利华的报告之后,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纪平,拿出10亿元来做手机!(当时纪平负责财务)第二句是:为什么中兴GSM手机没有做好,亏损了好几年,你们要想清楚。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做法和打法都不同,华为公司要专门成立新的终端公司做手机,独立运作!你们几位筹划一下怎么搞。

决定做手机之后,华为很快搞定了小灵通的技术,将当时市场上卖3000多的小灵通手机,按照200元出厂价卖,从而一战成名,站稳了脚跟。

不过,在2011年之前,华为的手机都是运营商定制机,虽然手机印上了华为的logo,但是本质上华为就是个手机代工厂,给运营商造手机。华为通过做白牌定制机的形式,成绩还不错,2007年发货量就已经超过了200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72%。

虽然增长迅猛,但是华为却想在第二年卖掉手机公司。

3、6年后,华为手机公司差点被卖掉

2008年5月,华为找来黑石集团和KKR等五家私募股权基金,发出竞购邀请,希望出售至少49%的股权。

当时华为之所以想要出售手机公司,除了想要复制出售华电和华三成功回流资金的经验外,还在于当时的华为手机业务不赚钱。

制造业有一个“微笑曲线”理论,说的是在全球产业链分为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流通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利润率在坐标轴上连起来,就是一个类似人脸的微笑曲线,两端的产品研发和流通环节利润率高,而处于中间位置的制造加工则是个苦力活,风险大,利润率低。

华为在2011年以前的手机业务,就是纯粹给运营商代工生产,完全就是个“工具人”。

华为依靠在通信行业积累的巨大运营商渠道优势,给运营商制造白牌定制机,固然可以获得巨大的出货量优势。

但是,定制制造在微笑曲线中,属于利润率最低的环节,当时华为手机的净利润率只有5个点左右。此外,由于很多手机制造的物料需要提前三个月下单,一旦市场预测不准,很多物料就会砸在华为手里,让本来就微薄的利润全部亏光。

这导致手机业务发展六年来,在华为内部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不受重视的地位。

华为的三十年:始于微末,差点被卖,复盘华为传奇发展史

2008年正好华为遭遇危机,于是任正非想卖掉手机业务,缓解财务压力。不过,雷曼兄弟突然破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最后就没卖成。当年如果收购的进度再早一个月,可能就没有后面华为手机的辉煌历史了。

就这样华为手机延续以往的运营商定制机的模式,一直发展到2010年。这一年,苹果发布了智能手机历史上最经典的iPhone 4。乔布斯在发布会上表示:“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iPhone 4重新定义了iPhone”。

iPhone 4的发布,彻底引爆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功能机的诺基亚时刻来临。

这一历史机遇让华为手机业务找到了发展方向。对此,任正非专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会上,最终将手机终端业务,与运营商管道业务、企业网并列成为华为公司的三大核心业务,从此华为手机开始逐渐放弃运营商定制手机业务,转而发展自有品牌。

4、华为手机在高端市场的格局之年,是如何开展的?

华为在确定了将手机终端业务并列为集团三大业务之一后,把余承东从欧洲市场调回了中国,挂帅成为手机公司CEO。

在就任华为终端CEO时,余承东撂下一句狠话:这么多年,在华为人的心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有句名言:战略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决定我们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对于华为来说,一旦将某个业务定为战略机会点,就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千军万马只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打开,一旦打开这个缺口,整个城就是你的了。这也是任正非找来余承东这样的猛将领导手机业务的原因。

华为在战略机会点上的压强投入是取得转型胜利的保障。依照华为的惯例,每年会将10%~15%的收入投入研发,而其中手机终端最近几年均达到了15%左右的比例。

依靠强大的人力、财力投入,华为手机迅速增长。到2012年Q4,华为首次出现在智能手机全球排名前三的厂商之列。这一年智能手机发货量3,200万台,同比增长60%。

到2013年底,华为复制小米的打法,推出了荣耀品牌,进一步加速了华为手机销量的增长。这一年,华为智能手机发货量达到5,200万台,同比增长超过60%。

不过,华为的智能手机业务虽然发展迅猛,但是在高端市场的进展一直不温不火。

当年华为推出了代表极致科技的D系列,极致时尚的P系列、G系列的极致性价比以及Y系列的极致可获得四大系列手机。

其中,华为主推的是D系列,推出了当时号称全球最快的四核手机D1,虽然被著名科技媒体Engadget称为“你能想象的最佳四核手机”,但无论是D1还是后续的P5、P6,被寄予厚望的这些高端手机,出货量一直徘徊在三四百万这个水平。

这个成绩不能说不好,但并没有让华为满足。华为要发展到足够和苹果、三星竞争的水平,必须拿出属于自己的爆款旗舰产品。

无心插柳柳成荫,2014年,华为推出两款手机Mate 7和P7。Mate7高配版售价高达3699元,在当时国产手机能卖那么高,是很难想象的。而P7的售价,也定在了2888元的高点。

最终,这两款手机卖得都很好。P7和Mate7都分别卖出了700万部。据说当时华为仅Mate7一款手机的营收,就超过了小米手机2014年全年销量6112万部所创造的营收和利润的一半。

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D系列相比,Mate系列就像是小妈生的一样,并不受重视。所以Mate7推出市场之前,华为内部给的销量预估大概在30万部左右。但是没想到Mate7推出之后,实在过于火爆,甚至万科的郁亮问了一圈都买不到,无奈之下走后门找到了余承东,让送他一部。

P7和Mate7的畅销,使得华为中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占比大幅提升到18%。也因此,Mate7被认为是华为在冲高之路上的“关键先生”。

当时,有人非常形象地用几句话总结了华为手机的宣传策略:“我设计多么不容易”、“我投入了多少人搞出来的”、“我花了多少钱做营销”。

但是自从余承东从三星挖来营销大师杨柘之后,华为陆续推出了P7的君子如兰、P8的似水流年以及Mate 7的爵士人生,这样一个营销风格改变了华为手机以往的形象,非常符合高端人士的口味。

特别是对于Mate7的“爵士人生”定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华为=爵士”的印象还久久留在大众心中,甚至还成为了很多网民的华为梗。

2014年凭借Mate7和P7,在高端市场崛起之后,华为的高端市场逐渐形成了“Mate+P”的双轮驱动模式。也因此,这一年华为在其财报中,将接下来的2015年称为华为消费者业务全面构建能力开创全新未来的「格局之年」。

2015年华为继续推出了Mate 8和P8,发货分别超过了700万、500万台。

2016年,“徕卡+自研ISP”的组合,彻底让华为P系列的影像站了起来。而“保时捷设计+麒麟芯片”,则让华为Mate系列进一步扩展了华为在超高端市场的份额。

最终,2016年推出的Mate9和P9,销量均突破1000万部。这代表着华为在高端市场站稳了脚跟。

总结

支持华为成长到今天这一步的是他确定的战略选择。

1997年,华为通过《华为基本法》,这是中国企业制定的第一部企业管理大纲,其中有两条原则最为重要,在当时显得地更是惊世骇俗,在现在也令人惊叹,第一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任正非在公司中占的股份微乎其微,只有1%左右。华为70%的管理层和员工拥有华为的股份,第二是任正非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研开发,这在中国著名企业中是一个无人可及、无人敢及的高比例,注意,不是利润的10%,是销售收入的10%。

华为在研发领域的高投入,使得华为在电子信息领域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尽管华为遭到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抵制,但是随着中国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国越来越强大,正是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的底气所在,希望华为不断成长,希望其他企业也能从历史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